跳到主要內容

銀行業分四階段開放API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19日 12:01
2018年07月19日 12:01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金管局公佈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框架,分四階段實施,首階段為6個月內開放查閱銀行產品如存款利率、外匯、服務收費等接口,其餘階段最少需要12個月時間,並且牽涉第三方服務供應商與銀行簽訂商業條款。
銀行資訊更透明
所謂開放API,實際是銀行將資訊或功能整合後,開放接口予第三方供應商接入。不過現時即使是存息、按息優惠,銀行亦不願意公開,究竟資訊開放程度有甚麼標準?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指,開放API後相信資訊會更透明,但未必會仔細每項列出,「唔代表可以100%解決到問題」。
外國有不少法案要求金融機構開放數據,如歐盟的「PSD2」要求銀行獲得用戶授權後,開放第三方存取賬戶數據;英國競爭和市場委員會前年亦推出「Open Banking」,銀行在客戶同意下,讓經認證的第三方存取賬戶數據。
李達志指現時金管局是以「中庸形式」開放API,「冇立法咁有效,唔做亦非犯法」,立法將令金融機構難以適應,「立法要幾精細?個價要點?如果延誤係咪犯法?法律好難答晒呢啲問題。」不過李達志指並沒有排除過為開放API立法的選項,「要做咗先,行住先。」
開放API首階段,第三方機構只需要向銀行登記及同意使用條款,第二階段起因牽涉產品申請、讀取賬戶資訊、交易等,須透過正式商業合約釐清雙方權責,而銀行彷彿成為監管第三方平台角色。李達志指,現時私隱條例等現行法例有足夠力量規管,若要將第三方納入金管局規管,不排除需要透過立法程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