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無闡明如何改善教學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19日 11:03
2018年07月19日 11:03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教育局拒港華轉直資,真正死因未明,但對比港華與成功轉直資的協恩中學的計劃書或見端倪。港華強調首6年過渡期後料財政穩健甚至有盈餘,但未有提及轉制初期的財政估算,亦無闡明如何改善教學。協恩則有明確交代財務預測及教學方案。
根據港華的轉制計劃書,校方僅承認初期所獲政府資助料每年減少約200萬元,須靠當局「包底」,但未有解釋此期間如何確保財務穩健,只強調6年過渡期完結、學生人數增,料所獲政府資助回升,預計每年1,800萬元學費收入扣除獎助學金和儲備開支後,尚餘約1,100萬元,可用作增聘合約教師及教學助理,改善師生比例;課程相關部份只得兩段,僅指轉制首數年不會引入IB、GCE等國際課程,並希望長遠在初中發展校本課程。
協恩計劃書提首年盈餘
協恩2011年獲批轉直資,其計劃書明確提出改善教學的方案,包括在中、英、數及通識科實行小組教學,倡為學生提供一對一、6年追蹤式生命輔導,又引進外語等新課程。協恩當時明確預測,在轉制首年後全校可錄得約1.3萬元盈餘,料之後財務漸趨穩健。
政府千禧年力推直資計劃,最少8間名校在2002年後轉制,惟審計署在2010年揭發大量直資名校獎助學金「派唔出」,反映取錄清貧學生甚少,社會始關注直資校貴族化,增傳統名校轉制阻力。2013年轉制失敗的聖保祿中學,死因近似港華,當時持份者未達共識,校方亦未闡明如何改善教學。
■記者周 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