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書展】地下鐵邂逅他蘋果實測車廂捉書蟲難過搵真愛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17日 06:35
2018年07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電子書再普及,走上日本、紐約等外地城市,或偶遇路人手執書本在街上或交通工具裡埋首閱讀。但如果背景變成書展人流過百萬的香港,要在街上找到隨街睇書的人卻仿如稀世奇寶。《蘋果》選了某天走訪地鐵車廂尋找閱書人,1.5小時車程內只遇上11人會在地鐵睇實體書。有市民認為生活忙碌得無時間閱讀。文化人指香港社會功利至上,睇書也講究是否對生活實用,變相影響閱讀文化及氛圍。
記者袁楚雙
《蘋果》走訪地鐵車廂嘗試尋找閱書人,由荃灣站經荔景轉東涌綫到香港站,再轉至柴灣站止,觀察約1.5小時,並在車程途中慢慢由車頭步行至車尾,全程不少市民都在低頭看手機,但遇過的過千乘客只有11人利用交通空檔閱讀實體書或報紙,包括念中二的黃同學:「平時我鍾意睇書,搭車冇嘢做就會睇。」熱愛武俠小說的他一周會看三四本書。DSE考生余同學間中也會在地鐵看書,剛去完英國旅行的他憶述,在英國地鐵閱報和玩手機的人一樣多,也較易見到乘客看書,「唔知(點解香港冇)呢,可能香港人本身已經好忙碌。」不過念大三的陳小姐就尷尬笑指自己是「咁啱」帶書出街閱讀,平時嫌書本重,所以搭地鐵玩手機更方便。
周末的中央圖書館內,除了睇書,不難看到有人用電腦「煲劇」、貪圖冷氣開放閉目養神;館外更熱鬧,人群聚集是為了「捉精靈(Pokemon Go)」,有人直言「我唔睇書」,遊戲玩家Karina表示自己沒有時間和興趣看書,「去年只看過一本書,因為書被改編成電影上演」。帶女兒到圖書館的趙太坦言大人少看書「都係環境問題,例如環境會唔會有多啲機會接觸到你有興趣嘅書」,她覺得閱讀空間要舒服,「圖書館好多人睇書,但位置都唔係好足夠」。念大三的黃小姐更直言「(一個月睇)一本都冇喎!」,她說小時候閱書較多,「大個睇notes囉」但可以選擇都會揀實體書而非看電子書,她認為書展人太多無助提升其閱讀意欲,「睇書想有個靜啲嘅環境,冇人講嘢。」
香港出版學會每年調查港人閱讀習慣,今年結果顯示近四成港人無閱讀習慣,比去年四成半人略減;有閱讀習慣的市民,近六成人每星期只閱讀一至三小時。
是否電子書普及令市民不再看實體書?事實卻指電子書讀者只佔一成多,該報告更點出港人閱讀動機不足,尤其是離開學校後的成年人更少看書。至於港人開卷又會看甚麼書?按公共圖書館借書量統計,去年5大非小說類書4本都是旅遊書,最多人借的小說《射雕英雄傳》,借閱量亦只有1萬次,不及《東京食買玩終極天書》及DSE中文卷,兩者均達1.4萬次借閱。
文化人鄧小樺認為,一周看3小時書,可能連一本書也看不完,時間偏少。她續指書除了有實用工具性質,還有消閒、精神與美學探索等不同面向,在電子化世代,人們已轉移用手機和網絡世界滿足實用和消閒目的,但社會又不著重把閱讀提升為滿足和探索人的精神世界,令閱讀淪為有實用目的才會看。她認為機構或政府推動閱讀時應抱有理念,例如請名人推廣,需確保閱讀的核心精神猶在,而非被名人光環掩蓋,另外需加強推廣多元閱讀,因為良好的閱讀氣氛應該容許不同價值觀交鋒,「唔係淨係靠閱讀令人成為一個好愛國嘅人,閱讀係唔應該咁功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