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體壇人物】
清水灣鄉村俱樂部高爾夫球場,鄰近布袋澳,三面環海,有資格在這裏打波,非富則貴。打波成本高,但考獲專業教練資格,就可盡情揮桿。「都算是另類的教練福利吧?」駐場教練李銘皆打趣說。由桌球港隊成員、為港贏得東亞運獎牌爭光,到成為少有港產高爾夫球教練,人生下半場,他選擇由零開始,在如茵的球洞之間揮桿。「打桌球入波會響袋,打golf更甚,喺安靜空曠嘅環境,好享受。」萬籟俱寂,揮動手中球桿,啪,鳥飛蟲鳴,像暮鼓晨鐘,當頭棒喝,白球應聲入洞。從此,只有眼前路。
記者︰呂麗嬋
攝影:何柏佳
30歲由零開始
「最初都覺得年紀大先打,到認真打時,先發現體力要求不少,如要做職業運動員,30幾歲起步已太遲。」由室內微黃燈光的桌球室,到陽光下走進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又由三件頭紳士裝,換上輕鬆得體的polo恤,男人四十的李銘皆,總是淡淡定定官仔骨骨。也許,不少人早淡忘,他是09年東亞運撞球亞軍、3屆香港桌球大賽冠軍、桌球名將傅家俊的隊友,甚至拍過經典日本藥品廣告,退役後卻沒留在桌球界,而是跑了去考高爾夫球教練牌,由零開始。
「其實喺英國讀書時都有打golf,學生身份,100蚊港元已經可以打足成日。」在香港,當然是另一個天地。打波要買百萬甚至千萬會籍,要做駐場教練,一樣要過關斬將,考獲「香港職業高爾夫球協會」的認可專業資格,兩年課程,考入去固然難,要順利畢業更難。「最基本嘅條件,係你要打得好。」全港打得最好的5%,才具備入學試門檻,臨場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大賽經驗豐富,精英運動員如他,亦足足考了4次。
「兩次自己發揮唔好,一次太大霧。」向來是運動健將,破釜沉舟,起步卻遇滑鐵盧,好在運動員出身的他,擁有超高心理質素應付壓力,來不及悔恨已收拾心情加倍努力,跨過門檻後竟越打越順,破天荒只花了8個月時間就完成5次考核賽,贏得最佳學員,好比高爾夫球界的「銀雞頭」。「做運動好做教練好,都要天時地利人和。」只是,一個30出頭的退役運動員,本來的專業又是桌球而不是高爾夫球,面對年紀隨時大上一截,「分分鐘十幾億上落」的CEO學生,如何招架?
指點富豪靠耐性
「係要有少少膽粗粗。」他微笑,仍是那個招牌式陽光笑容。他的學生,大都事業有成,非富則貴。「幾百億生意都搞得掂,點會學唔識點打golf?」這份自信,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障礙,李銘皆直言,作為教練,需要的是耐性:「就如你去睇醫生,一定係遇上問題,學生主動搵教練,也一樣。」球員只問輸贏,做富豪教練,他學懂觀人於微,因材施教。「有啲人拎起支桿就打,根本等唔切上到去啱嘅位置,佢話佢唔心急我都唔信;另亦有人望落滋油淡定,但隻手揸到支桿好實,好想做得好。」
遇上學生「唔想轉動作但想打好啲」,這個年輕教練就會諗計「慢慢讓他看到效果」。大抵,看得見的進步,就是打破慣性的動力。「作為運動員,好早已知道,技術層面不及心理層面緊要。」好勝和鬥心,幫到比賽,但幫不了做一個好教練,與學生傾偈,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在他眼中,不可或缺。「桌球同打golf好似,等嘅時間好多,輸局波好輸場波好,好多時係因為等嘅時間亂諗嘢,到真正落場,就發揮得唔好。」輕裝上陣、平常心,說易行難。
有些人執着體能、有些人執着球桿,他卻認為最重要是調整諗法。「到再考時我唔再諗呢場係考試,而係諗每一球波,我都係以職業球員嘅身份去打。」就如在電影《一代宗師》中,梁朝偉與章子怡比武的一幕。「梁朝偉當時講嘅對白我好深刻,佢話唔係比招式,係比諗法,那個諗得大諗得高,就有機會成功。」要打好高爾夫球如是,做人大抵也如是,技術固然要好,調節諗法,在他眼中來得更重要。
禮儀談吐博大精深
越投入,越發現這項他年輕時覺得好慢的運動,原來博大精深。2015年,他又花了3年時間進修,考獲英國職業教練牌,更上層樓。現時,香港約有100名通過本地考試的專業高爾夫球教練,但像李銘皆般,同時考獲英國專業教練試的教練,全港只有3個,一個已轉戰國內發展、一個長駐澳門,他呢?暫時是唯一的香港代表。人生下半場,走進富豪樂園,看的,是不一樣的風景。
都說高爾夫球場是「傾生意」聖地,動輒輪候多年、甚至有錢都買不到的高價會籍,是生意人的社交聚腳點,碰上了,交換一下點子,介紹某人互相認識,為促成交易撒下種子。有沒有人為了傾生意所以學高爾夫球?「有,梗係有,仲唔少。」學幾招傍身,總派用場。「你唔識打桌球,最多係半個鐘打唔好打一個鐘,高爾夫球若你唔識的話,連點樣揮桿打到個波都有困難,仲有球場的禮儀、先後次序,談吐和衣着,都係教學的一部份。」目標準確,他說這類學生最易教。
更換跑道,儘管想到做到,但時間,卻像永遠在與李銘皆開玩笑。生於中產家庭,父親是工程師,對下有個妹妹,中學讀位於半山司徒拔道的玫瑰崗學校,成績名列前茅,又是學界運動精英,是學校風頭躉,早於中七時是六個校隊的成員,欖球足球羽毛球田徑游水樣樣皆精,但務實的他,儘管年輕卻已相信「興趣歸興趣工作歸工作」,運動狂熱的他,並沒想過在香港做職業運動員,90年代lT熱,他考入英國名校華威大學讀電腦,2000年碩士畢業卻遇科網爆破,美好前景變明日黃花。
窮富相對順逆難料
市場停滯,回港入行做了幾年IT人,看到紅酒市場大旺,接洽頂級果園引入靚紅酒,卻又遇上唐英年放寬紅酒稅,酒價大跌,市場競爭激烈。「我嘅人生次序係調轉咗,出嚟做咗一輪嘢,先做番運動員。」人生最弔詭的是你以為計算準確,原來不是,逆轉的人生,陰差陽錯,才做回職業運動員,甚至教練,重回運動場。「年前參加港台嘅《窮富翁大作戰》,改變我好多,幾日嘅露宿者生活,令我知道,就算咩都冇,我也可以生存。」
窮與富,是客觀現實,但有時又很相對,住在劏房的基層升斗市民,遙望中產安居樂業;被羨慕的中產,長年置身富翁俱樂部,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頭。儘管慾望無窮,千帆過盡,李銘皆說,今日仍會以業餘身份,參加桌球比賽:「想聽嗰吓清脆嘅聲音。」對聲音着迷,貫切始終,閉上眼睛,就如暮鼓晨鐘,當頭棒喝,桌球入袋、高爾夫球入洞,清脆利落,不過這次贏的,也許不再是別人,而是自己。
呂麗嬋
清水灣鄉村俱樂部高爾夫球場,鄰近布袋澳,三面環海,有資格在這裏打波,非富則貴。打波成本高,但考獲專業教練資格,就可盡情揮桿。「都算是另類的教練福利吧?」駐場教練李銘皆打趣說。由桌球港隊成員、為港贏得東亞運獎牌爭光,到成為少有港產高爾夫球教練,人生下半場,他選擇由零開始,在如茵的球洞之間揮桿。「打桌球入波會響袋,打golf更甚,喺安靜空曠嘅環境,好享受。」萬籟俱寂,揮動手中球桿,啪,鳥飛蟲鳴,像暮鼓晨鐘,當頭棒喝,白球應聲入洞。從此,只有眼前路。
記者︰呂麗嬋
攝影:何柏佳
30歲由零開始
「最初都覺得年紀大先打,到認真打時,先發現體力要求不少,如要做職業運動員,30幾歲起步已太遲。」由室內微黃燈光的桌球室,到陽光下走進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又由三件頭紳士裝,換上輕鬆得體的polo恤,男人四十的李銘皆,總是淡淡定定官仔骨骨。也許,不少人早淡忘,他是09年東亞運撞球亞軍、3屆香港桌球大賽冠軍、桌球名將傅家俊的隊友,甚至拍過經典日本藥品廣告,退役後卻沒留在桌球界,而是跑了去考高爾夫球教練牌,由零開始。
「其實喺英國讀書時都有打golf,學生身份,100蚊港元已經可以打足成日。」在香港,當然是另一個天地。打波要買百萬甚至千萬會籍,要做駐場教練,一樣要過關斬將,考獲「香港職業高爾夫球協會」的認可專業資格,兩年課程,考入去固然難,要順利畢業更難。「最基本嘅條件,係你要打得好。」全港打得最好的5%,才具備入學試門檻,臨場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大賽經驗豐富,精英運動員如他,亦足足考了4次。
「兩次自己發揮唔好,一次太大霧。」向來是運動健將,破釜沉舟,起步卻遇滑鐵盧,好在運動員出身的他,擁有超高心理質素應付壓力,來不及悔恨已收拾心情加倍努力,跨過門檻後竟越打越順,破天荒只花了8個月時間就完成5次考核賽,贏得最佳學員,好比高爾夫球界的「銀雞頭」。「做運動好做教練好,都要天時地利人和。」只是,一個30出頭的退役運動員,本來的專業又是桌球而不是高爾夫球,面對年紀隨時大上一截,「分分鐘十幾億上落」的CEO學生,如何招架?
指點富豪靠耐性
「係要有少少膽粗粗。」他微笑,仍是那個招牌式陽光笑容。他的學生,大都事業有成,非富則貴。「幾百億生意都搞得掂,點會學唔識點打golf?」這份自信,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障礙,李銘皆直言,作為教練,需要的是耐性:「就如你去睇醫生,一定係遇上問題,學生主動搵教練,也一樣。」球員只問輸贏,做富豪教練,他學懂觀人於微,因材施教。「有啲人拎起支桿就打,根本等唔切上到去啱嘅位置,佢話佢唔心急我都唔信;另亦有人望落滋油淡定,但隻手揸到支桿好實,好想做得好。」
遇上學生「唔想轉動作但想打好啲」,這個年輕教練就會諗計「慢慢讓他看到效果」。大抵,看得見的進步,就是打破慣性的動力。「作為運動員,好早已知道,技術層面不及心理層面緊要。」好勝和鬥心,幫到比賽,但幫不了做一個好教練,與學生傾偈,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在他眼中,不可或缺。「桌球同打golf好似,等嘅時間好多,輸局波好輸場波好,好多時係因為等嘅時間亂諗嘢,到真正落場,就發揮得唔好。」輕裝上陣、平常心,說易行難。
有些人執着體能、有些人執着球桿,他卻認為最重要是調整諗法。「到再考時我唔再諗呢場係考試,而係諗每一球波,我都係以職業球員嘅身份去打。」就如在電影《一代宗師》中,梁朝偉與章子怡比武的一幕。「梁朝偉當時講嘅對白我好深刻,佢話唔係比招式,係比諗法,那個諗得大諗得高,就有機會成功。」要打好高爾夫球如是,做人大抵也如是,技術固然要好,調節諗法,在他眼中來得更重要。
禮儀談吐博大精深
越投入,越發現這項他年輕時覺得好慢的運動,原來博大精深。2015年,他又花了3年時間進修,考獲英國職業教練牌,更上層樓。現時,香港約有100名通過本地考試的專業高爾夫球教練,但像李銘皆般,同時考獲英國專業教練試的教練,全港只有3個,一個已轉戰國內發展、一個長駐澳門,他呢?暫時是唯一的香港代表。人生下半場,走進富豪樂園,看的,是不一樣的風景。
都說高爾夫球場是「傾生意」聖地,動輒輪候多年、甚至有錢都買不到的高價會籍,是生意人的社交聚腳點,碰上了,交換一下點子,介紹某人互相認識,為促成交易撒下種子。有沒有人為了傾生意所以學高爾夫球?「有,梗係有,仲唔少。」學幾招傍身,總派用場。「你唔識打桌球,最多係半個鐘打唔好打一個鐘,高爾夫球若你唔識的話,連點樣揮桿打到個波都有困難,仲有球場的禮儀、先後次序,談吐和衣着,都係教學的一部份。」目標準確,他說這類學生最易教。
更換跑道,儘管想到做到,但時間,卻像永遠在與李銘皆開玩笑。生於中產家庭,父親是工程師,對下有個妹妹,中學讀位於半山司徒拔道的玫瑰崗學校,成績名列前茅,又是學界運動精英,是學校風頭躉,早於中七時是六個校隊的成員,欖球足球羽毛球田徑游水樣樣皆精,但務實的他,儘管年輕卻已相信「興趣歸興趣工作歸工作」,運動狂熱的他,並沒想過在香港做職業運動員,90年代lT熱,他考入英國名校華威大學讀電腦,2000年碩士畢業卻遇科網爆破,美好前景變明日黃花。
窮富相對順逆難料
市場停滯,回港入行做了幾年IT人,看到紅酒市場大旺,接洽頂級果園引入靚紅酒,卻又遇上唐英年放寬紅酒稅,酒價大跌,市場競爭激烈。「我嘅人生次序係調轉咗,出嚟做咗一輪嘢,先做番運動員。」人生最弔詭的是你以為計算準確,原來不是,逆轉的人生,陰差陽錯,才做回職業運動員,甚至教練,重回運動場。「年前參加港台嘅《窮富翁大作戰》,改變我好多,幾日嘅露宿者生活,令我知道,就算咩都冇,我也可以生存。」
窮與富,是客觀現實,但有時又很相對,住在劏房的基層升斗市民,遙望中產安居樂業;被羨慕的中產,長年置身富翁俱樂部,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頭。儘管慾望無窮,千帆過盡,李銘皆說,今日仍會以業餘身份,參加桌球比賽:「想聽嗰吓清脆嘅聲音。」對聲音着迷,貫切始終,閉上眼睛,就如暮鼓晨鐘,當頭棒喝,桌球入袋、高爾夫球入洞,清脆利落,不過這次贏的,也許不再是別人,而是自己。
呂麗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