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風濕病情活躍患者較難懷孕,服藥又怕影響胎兒。風濕科醫生指大部份患者懷孕時選擇停藥,即使復發也寧願死忍痛楚不治療,任由關節侵蝕,有病人甚至生育後因關節痛不能抱BB。現時新型風濕科藥物已證實不會影響胎兒,建議病人計劃懷孕前與醫生商討調整藥物,切忌自行停藥。
記者:嚴敏慧
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椎炎均為自身免疫系統風濕病,其中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最多,女性患者的比例亦較高,病發年齡集中30至50歲,正值生育年齡。香港風濕病基金會葉文龍醫生表示,病人面對關節紅腫脹痛,必須用藥物控制病情,否則關節隨時受影響造成永久損害等後果,惟傳統藥物會影響胚胎形成,胎兒發育不健全,增加流產機率,故活躍病情患者其實不易懷孕。
關節侵蝕再難逆轉
不少準媽媽對懷孕期間用藥非常謹慎,葉指風濕病患者一旦成功懷孕後,十居其九會即時停藥,惟懷孕期間胎兒會增加關節負荷,五成人可能復發要用藥控制病情,但很多時她們寧願死忍痛楚,冒着關節被侵蝕等不能逆轉的後果,任由病情惡化,嚴重時更可能導致早產或限制了分娩方法。研究發現產後4周內,40%至90%患者會復發,惟部份媽媽想餵哺母乳,掙扎是否回復用藥,但即使服藥也要4至6周才起效。
「有媽媽生產後關節痛復發,怕自己突然無力,連BB都唔敢抱。」葉稱風濕病復發加上未能照顧新生嬰兒,雙重壓力下病人或會因而患上產後抑鬱症。隨着醫藥進步,近年風濕病可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公營服務使用者在嘗試傳統藥物無效後,可申請基金免費用新藥,自費則每月約6,000至7,000元。
葉稱據歐洲抗風濕病聯盟2016年發表的系統性文獻研究,分析2,492名懷孕期間接受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的治療個案,藥物組出現流產和畸胎比率,與對照組並無分別。
葉指生物製劑暫時可供病人在懷孕初期及中期使用,後期則需停用,因擔心嬰兒出生後若注射活性疫苗會有健康風險。他建議患者若計劃懷孕,應在3個月至半年前與醫生商討用藥,將病情穩定控制再決定停止或繼續使用特定藥物,強調準媽媽們不用太擔心,更不應自行停藥。
記者:嚴敏慧
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椎炎均為自身免疫系統風濕病,其中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最多,女性患者的比例亦較高,病發年齡集中30至50歲,正值生育年齡。香港風濕病基金會葉文龍醫生表示,病人面對關節紅腫脹痛,必須用藥物控制病情,否則關節隨時受影響造成永久損害等後果,惟傳統藥物會影響胚胎形成,胎兒發育不健全,增加流產機率,故活躍病情患者其實不易懷孕。
關節侵蝕再難逆轉
不少準媽媽對懷孕期間用藥非常謹慎,葉指風濕病患者一旦成功懷孕後,十居其九會即時停藥,惟懷孕期間胎兒會增加關節負荷,五成人可能復發要用藥控制病情,但很多時她們寧願死忍痛楚,冒着關節被侵蝕等不能逆轉的後果,任由病情惡化,嚴重時更可能導致早產或限制了分娩方法。研究發現產後4周內,40%至90%患者會復發,惟部份媽媽想餵哺母乳,掙扎是否回復用藥,但即使服藥也要4至6周才起效。
「有媽媽生產後關節痛復發,怕自己突然無力,連BB都唔敢抱。」葉稱風濕病復發加上未能照顧新生嬰兒,雙重壓力下病人或會因而患上產後抑鬱症。隨着醫藥進步,近年風濕病可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公營服務使用者在嘗試傳統藥物無效後,可申請基金免費用新藥,自費則每月約6,000至7,000元。
葉稱據歐洲抗風濕病聯盟2016年發表的系統性文獻研究,分析2,492名懷孕期間接受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的治療個案,藥物組出現流產和畸胎比率,與對照組並無分別。
葉指生物製劑暫時可供病人在懷孕初期及中期使用,後期則需停用,因擔心嬰兒出生後若注射活性疫苗會有健康風險。他建議患者若計劃懷孕,應在3個月至半年前與醫生商討用藥,將病情穩定控制再決定停止或繼續使用特定藥物,強調準媽媽們不用太擔心,更不應自行停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