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劏房樓超負荷128%一層孭多7,500磅恐變危樓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16日 11:01
2018年07月16日 11:01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劏房單位越劏越多,缺乏監管下為舊樓帶來負載和消防隱患。港大與基層團體研究發現九龍西324幢樓齡逾25年的舊樓中,近9成有劏房,平均每個單位被間成3間劏房,最誇張有單位「1劏10」,中心抽取30幢分間比率最高大廈比較,發現人口平均超出樓宇負載量約39%,最嚴重超出1.28倍,整體劏房大廈近8成沒有滅火筒,或違反《消防條例》,團體擔心劏房令大廈重量大增,對樓宇安全造成影響,猶如都市炸彈。
記者:譚靜雯 鍾雅宜
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及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進行劏房調查,於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到訪深水埗、九龍城及油尖旺共324幢樓齡25年以上的樓宇,發現88%均有劏房,平均樓齡55.4年,當中1,742單位被劏成5,452間劏房及建有276間天台屋,平均每個單位被間成3.1個劏房,亦有「1劏9」或「1劏10」情況。中心博士研究生梁嘉敏指,整體單位數目比原本單位數目平均多出85%,以深水埗倍數最高,較原本多出一倍,九龍城更有大廈單位數量超出原本4.7倍,即如原本10個單位的大廈增至57個單位。
「2劏7」門及牆身增重
中心按建築物消防安全守則中,屋宇單位人均實用面積分別為4.5平方米(每層5個或以上單位)及9平方米(每層5個以下單位)推算大廈居住負載量能力,對比油尖旺及深水埗區分間比率最高的30幢大廈實際人口,發現人口平均超出樓宇負載量39%,有大廈最高超1.28倍;分別約82%、78%及75%大廈無配備火警警報系統、滅火筒及消防喉轆。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指佐敦有整幢單位改成劏房的大廈,其中一層被「2劏7」,推算多出的門及牆身等令該層增重7,500磅,擔心影響樓宇安全。
《蘋果》抽查荔枝角道一大廈一個「1劏9」單位,業主為內地人,07年以約100萬元購入,9個板間房每個約60、70平方呎,以同區呎租40元推算,每月淨租金收入約2.52萬元,即業主收租3年半已回本。資料顯示該單位曾於06年被屋宇署指違例,要求拆除單位入口防火門等。05年該署亦向該大廈發出清拆令,要求拆除天台違規搭建物連簷篷。
中心榮譽教授何志榮指,難估計承重超出設計標準多少才算危險,因大廈承重力有緩衝空間,要視乎個別個案,但不少劏房欠缺防火門,更在走廊牆身安裝抽氣扇,若單位起火會令火勢蔓延,欠缺滅火筒設備或違反消防條例。講座教授鄒廣榮指劏房增加樓宇重量及用電量,令大廈承重超出設計標準,猶如都市炸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