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美國撕毀五常加一與伊朗的核協議後連消帶打,鐵定於今年11月將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藉此強令伊朗的石油出口「歸零」。伊朗總統魯哈尼上星期出訪歐洲瑞士以及奧地利,希望能夠用信守不發展核武的承諾來換取石油出口保證,可惜失望而回。站在歐洲的立場,即使各國政府都對美國單方面的行動感到不滿,但卻怯於公開與特朗普叫板。魯哈尼剩下的寄望可能只有中國這個主要石油買家,而這勢將令中美之間再起波瀾。
撰文︰劉在名
在2016年之前,美國尚未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每日的原油產量約為100萬桶,當中有一半是輸往中國。而在華府撤銷制裁之後,伊朗的石油產量迅速升至每日大約210萬桶,由於中國入口的伊朗石油數量沒有大幅增長,因此去年伊朗石油的出口份額當中,中國佔比跌至只有約2成4;與意大利、西班牙、法國以及希臘等歐盟國家的份額(約20%)相去不遠;至於其他主要買家還包括印度(約18%)、南韓(約14%)以及土耳其(約9%)。
德黑蘭政府一直都想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除了分散石油的出口地域,魯哈尼在今年2月訪問印度的時候,更加與印度總理莫迪敲定租借恰赫巴哈爾港的部分設備。恰赫巴哈爾港位於伊朗東部阿曼灣,毗鄰石油運輸的大動脈--霍爾木茲海峽,與中國積極投資開發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相距只有90公里,印度取得恰赫巴哈爾港的營運權,變相可以繞過瓜達爾港,與中國在通往波斯灣的航道上分庭抗禮。
但時移勢易,伊朗駐印度的副大使雷?瓦尼安(Massoud Rezvanian Rahaghi)日前就公開批評印度未有履行協議出資營運恰赫巴哈爾港,雷?瓦尼安在此事上做文章只是項莊舞劍,其背後真正原因是不滿新德里政府計劃在11月死線之後,用沙地、俄羅斯、甚至是美國的原油來代替伊朗的原油,以避免得罪華盛頓。至於南韓更加在7月起開始中斷所有與伊朗的石油運輸。雖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可以考慮向部份國家發出豁免,允許繼續向伊朗買油,但批准與不批准都全在華府一念之間。
石油是伊朗賺取外匯的重要手段,生殺大權操縱在別國手中,憂慮之深可想而知。與歐盟、印度、南韓等國取態截然不同,中國政府已經表明會向包括伊朗在內的地區採購更多石油,因為即將在下周實施、中國向美國報復的第二輪160億美元貨品徵稅清單當中,就包括了美國原油。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字,中國在去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每日平均輸入843萬桶石油,當中有約10萬桶是來自美國,如果中國將這個採購份額轉移往伊朗,對德黑蘭政府來說已是莫大的裨益。
伊朗以及北韓核問題一直是華府的外交安全主軸之一,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與金正恩世紀握手後一度信心滿滿,認為金正恩已被收服,但日前他不得不承認北京在平壤背後的手影對朝鮮半島無核化舉足輕重;另邊廂,當伊朗再次遭受美國制裁,而中國需更多石油來源的背景下,德黑蘭與北京越走越近也應是意料之事。況且,中東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重心區域之一,北京欲透過經貿合作增強在該區的影響力已是人盡皆知,習近平在近日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就曾不點名地批評美國,指中東的事不能一人說了算,展現出北京的進取姿態。在過去一段長時間,中美兩國在伊、朝棄核問題上取態相當一致,中國甚至曾經在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制裁北韓,但隨著貿易戰幔拉開,兩國互相傾軋,環球地緣政局更將風起雲湧。
撰文︰劉在名
在2016年之前,美國尚未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每日的原油產量約為100萬桶,當中有一半是輸往中國。而在華府撤銷制裁之後,伊朗的石油產量迅速升至每日大約210萬桶,由於中國入口的伊朗石油數量沒有大幅增長,因此去年伊朗石油的出口份額當中,中國佔比跌至只有約2成4;與意大利、西班牙、法國以及希臘等歐盟國家的份額(約20%)相去不遠;至於其他主要買家還包括印度(約18%)、南韓(約14%)以及土耳其(約9%)。
德黑蘭政府一直都想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除了分散石油的出口地域,魯哈尼在今年2月訪問印度的時候,更加與印度總理莫迪敲定租借恰赫巴哈爾港的部分設備。恰赫巴哈爾港位於伊朗東部阿曼灣,毗鄰石油運輸的大動脈--霍爾木茲海峽,與中國積極投資開發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相距只有90公里,印度取得恰赫巴哈爾港的營運權,變相可以繞過瓜達爾港,與中國在通往波斯灣的航道上分庭抗禮。
但時移勢易,伊朗駐印度的副大使雷?瓦尼安(Massoud Rezvanian Rahaghi)日前就公開批評印度未有履行協議出資營運恰赫巴哈爾港,雷?瓦尼安在此事上做文章只是項莊舞劍,其背後真正原因是不滿新德里政府計劃在11月死線之後,用沙地、俄羅斯、甚至是美國的原油來代替伊朗的原油,以避免得罪華盛頓。至於南韓更加在7月起開始中斷所有與伊朗的石油運輸。雖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可以考慮向部份國家發出豁免,允許繼續向伊朗買油,但批准與不批准都全在華府一念之間。
石油是伊朗賺取外匯的重要手段,生殺大權操縱在別國手中,憂慮之深可想而知。與歐盟、印度、南韓等國取態截然不同,中國政府已經表明會向包括伊朗在內的地區採購更多石油,因為即將在下周實施、中國向美國報復的第二輪160億美元貨品徵稅清單當中,就包括了美國原油。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字,中國在去年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每日平均輸入843萬桶石油,當中有約10萬桶是來自美國,如果中國將這個採購份額轉移往伊朗,對德黑蘭政府來說已是莫大的裨益。
伊朗以及北韓核問題一直是華府的外交安全主軸之一,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與金正恩世紀握手後一度信心滿滿,認為金正恩已被收服,但日前他不得不承認北京在平壤背後的手影對朝鮮半島無核化舉足輕重;另邊廂,當伊朗再次遭受美國制裁,而中國需更多石油來源的背景下,德黑蘭與北京越走越近也應是意料之事。況且,中東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重心區域之一,北京欲透過經貿合作增強在該區的影響力已是人盡皆知,習近平在近日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就曾不點名地批評美國,指中東的事不能一人說了算,展現出北京的進取姿態。在過去一段長時間,中美兩國在伊、朝棄核問題上取態相當一致,中國甚至曾經在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制裁北韓,但隨著貿易戰幔拉開,兩國互相傾軋,環球地緣政局更將風起雲湧。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