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英美領袖經常強調珍惜彼此「特殊關係」,學者和政客指出是基於英國長久以來對建立「英語圈」(Anglosphere)的憧憬,但自特朗普上台凸顯了兩國在政治和經濟政策的長久嫌隙,促英國不要再視美國為同路人。
牛津大學公共政策教授肯尼及唐寧街10號政策組前組長皮爾斯(Nick Pearce)在美國《紐約時報》聯合撰文,提到英國政圈自19世紀就有所謂「英語圈」之說,由前首相邱吉爾到脫歐派,都主張與美國等英語國家聯成一線,親近血脈、文化、市場和法政觀念相近的圈子;上周辭職的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曾說過「脫歐是與英語圈重新聯繫的機會」;前外相約翰遜更直指英國加入歐盟是「背叛與澳紐等英聯邦國關係」。
各國「同聲不同氣」
不過,肯尼和皮爾斯認為「英語圈」只屬幻想,各國同聲而不同氣,有不同政治和經濟考慮,澳紐更想拉攏中國貿易,加拿大則專注美國市場,或是跟歐盟和世貿等國際組織建立關係,都無意與英國結盟。單以美國來論,兩國即使達成貿易協議,話事的也不會是英國,還可能因此「引狼入室」。
美國《紐約時報》
牛津大學公共政策教授肯尼及唐寧街10號政策組前組長皮爾斯(Nick Pearce)在美國《紐約時報》聯合撰文,提到英國政圈自19世紀就有所謂「英語圈」之說,由前首相邱吉爾到脫歐派,都主張與美國等英語國家聯成一線,親近血脈、文化、市場和法政觀念相近的圈子;上周辭職的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曾說過「脫歐是與英語圈重新聯繫的機會」;前外相約翰遜更直指英國加入歐盟是「背叛與澳紐等英聯邦國關係」。
各國「同聲不同氣」
不過,肯尼和皮爾斯認為「英語圈」只屬幻想,各國同聲而不同氣,有不同政治和經濟考慮,澳紐更想拉攏中國貿易,加拿大則專注美國市場,或是跟歐盟和世貿等國際組織建立關係,都無意與英國結盟。單以美國來論,兩國即使達成貿易協議,話事的也不會是英國,還可能因此「引狼入室」。
美國《紐約時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