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獲阿里數千萬元投資的gobee.bike,倒閉收場,反映「共享單車」業務模式失敗。主要死因,是所有市場參與者都無法準確估計投資回報率,因為業務太過容易被其他人複製。
事實上,這類所謂的共享單車業務模式不難理解,其實是另類租賃,只要找人寫一個app,並靠單車生產商製造一批有智能鎖的單車,即可營運。沒有技術壁壘,入行門檻太低。正因為容易入行,所以同業競爭並非技術突破,而是資本操作。只要公司錢夠多,車租夠平,並生產足夠多的單車,就能夠讓對手無法生存而退出市場,從而搶到整塊蛋糕。
不過現實從來不簡單,你有錢,對手也可能有一定資本,結果雙方同時爭奪市場,只能夠不斷投放單車。乘客未必會時刻都想踩單車,但只要他們想踩的時候,見到的不是對手的單車,接到單的機會就會增加。
可想而知,這種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會造成大量單車閒置,甚至浪費。問題是,這些市場參與者都已陷入「囚徒困境」,沒有辦法停止投放單車,否則一旦對手投放越多,就會壓縮用戶使用旗下單車的比例。然而,當更多單車落地,供過於求時,當中牽涉的單車成本及維修費用,是否在公司的預期之內?
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只要將幾家龍頭「共享單車」企業合併,或可解決問題。不過,就算合併,往後亦難以加價,將市佔轉化為利潤,原因同樣是入場門檻太低。只要公司一加價,就會吸引其他新加入者,以中國為例,早年滴滴出行先後合併快的跟Uber中國後,以為可以一統全國,計劃向司機提高抽佣比例,結果除了司機不用滴滴出行,又提供機會,讓「嘀搭出行」及「美團打車」等新的打車軟件繼續混戰。
今時今日新興經濟當道,但業務模式難以走出常理,想不到如何賺錢的企業,最佳辦法是不要參與。
徐風
http://facebook.com/1min.investment/
本欄逢周五刊出
事實上,這類所謂的共享單車業務模式不難理解,其實是另類租賃,只要找人寫一個app,並靠單車生產商製造一批有智能鎖的單車,即可營運。沒有技術壁壘,入行門檻太低。正因為容易入行,所以同業競爭並非技術突破,而是資本操作。只要公司錢夠多,車租夠平,並生產足夠多的單車,就能夠讓對手無法生存而退出市場,從而搶到整塊蛋糕。
不過現實從來不簡單,你有錢,對手也可能有一定資本,結果雙方同時爭奪市場,只能夠不斷投放單車。乘客未必會時刻都想踩單車,但只要他們想踩的時候,見到的不是對手的單車,接到單的機會就會增加。
可想而知,這種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會造成大量單車閒置,甚至浪費。問題是,這些市場參與者都已陷入「囚徒困境」,沒有辦法停止投放單車,否則一旦對手投放越多,就會壓縮用戶使用旗下單車的比例。然而,當更多單車落地,供過於求時,當中牽涉的單車成本及維修費用,是否在公司的預期之內?
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只要將幾家龍頭「共享單車」企業合併,或可解決問題。不過,就算合併,往後亦難以加價,將市佔轉化為利潤,原因同樣是入場門檻太低。只要公司一加價,就會吸引其他新加入者,以中國為例,早年滴滴出行先後合併快的跟Uber中國後,以為可以一統全國,計劃向司機提高抽佣比例,結果除了司機不用滴滴出行,又提供機會,讓「嘀搭出行」及「美團打車」等新的打車軟件繼續混戰。
今時今日新興經濟當道,但業務模式難以走出常理,想不到如何賺錢的企業,最佳辦法是不要參與。
徐風
http://facebook.com/1min.investment/
本欄逢周五刊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