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醫生看似能醫百病,但有時也能醫不自醫。美國最新調查發現,醫生的自殺率在各行業中最高,每10萬人便多達40人自殺。本港精神科醫生指醫生的工作承受巨大壓力,工作極度勞累(burnout)的情況普遍,但他們通常是「好曳」的病人,即使有情緒困擾或病痛亦不容易開口求助。
特約記者︰張意宇
根據一項早前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年會上公佈的研究顯示,當地整體人口每10萬人有12.3人自殺,但醫生的自殺率則倍升至28至40人,而他們通常有抑鬱或其他精神科病史。
該研究由紐約哈林醫學中心研究員進行,綜觀其他國家地區的研究,發現抑鬱、焦慮及自殺念頭等問題在醫生人口中並不罕見,且有上升的趨勢,例如有研究指受抑鬱困擾的男女醫生比率分別高達12%及19.5%,而醫科生及受訓醫生更達15%至30%。
研究人員表示,醫生自殺的情況令人驚訝,並認為醫生對疾病的認識雖多,但往往對某些疾病仍有偏見,成為求助的最大障礙。研究人員指除美國外,芬蘭、挪威、澳洲、新加坡甚至中國的醫護人員出現焦慮、抑鬱及自殺等情緒問題,同樣有上升趨勢。
醫療系統壓迫 極度勞累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在2009年進行一項針對醫生勞累的調查,隨機抽樣200多名醫生完成問卷調查,發現三成醫生表示處於極度勞累,當中一成處於極度勞累的醫生曾有自殺念頭。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認為,醫生的自殺率較高,可能與性格及工作性質較特別有關。他稱醫生在性格上很多時也傾向高要求及完美主義,治療亦希望結果能夠合乎期望,因此一旦遇到病人投訴或不滿便會帶來壓力。麥續稱,醫生很多時要輪班工作,容易引起睡眠障礙,而忙於工作又令他們疏忽了工作與生活失衡,更遑論抽時間做運動去放鬆,同時又要應付專業考試、管理層及醫療系統的壓迫,以及面對生老病死等生命事件。
過去調查顯示香港大約一成人都有抑鬱相關的情況困擾,麥永接強調「醫生都係人,都會有情緒,有抑鬱都唔出奇」,只是醫生往往是好曳的病人,「本身是醫生,身份角色調轉咗,要去睇醫生,好多時都唔係咁適應」,加上他們對於情緒及精神病亦可能有偏見,以致即使情緒有問題都未必會說出來,又怕尷尬而不願意求醫,也因此不少醫生就算是生病,很多時亦在很遲階段才求醫。
麥相信其他專業如律師、會計師等,情況與醫生也很相似,「未必接受到自己有問題」而導致延誤求醫。抑鬱等情緒困擾有時未必容易發現,麥建議可留意自己或身邊人是否出現極度勞累情況,如「做嘢做到散晒,冇晒能量」,以前對工作好有熱情,現在則失去動力,「以前可能做吓運動、去吓旅行就有改善,但依家就冇乜嘢幫助」,如果這些情況影響工作和社交便應該盡早求助。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特約記者︰張意宇
根據一項早前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年會上公佈的研究顯示,當地整體人口每10萬人有12.3人自殺,但醫生的自殺率則倍升至28至40人,而他們通常有抑鬱或其他精神科病史。
該研究由紐約哈林醫學中心研究員進行,綜觀其他國家地區的研究,發現抑鬱、焦慮及自殺念頭等問題在醫生人口中並不罕見,且有上升的趨勢,例如有研究指受抑鬱困擾的男女醫生比率分別高達12%及19.5%,而醫科生及受訓醫生更達15%至30%。
研究人員表示,醫生自殺的情況令人驚訝,並認為醫生對疾病的認識雖多,但往往對某些疾病仍有偏見,成為求助的最大障礙。研究人員指除美國外,芬蘭、挪威、澳洲、新加坡甚至中國的醫護人員出現焦慮、抑鬱及自殺等情緒問題,同樣有上升趨勢。
醫療系統壓迫 極度勞累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在2009年進行一項針對醫生勞累的調查,隨機抽樣200多名醫生完成問卷調查,發現三成醫生表示處於極度勞累,當中一成處於極度勞累的醫生曾有自殺念頭。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認為,醫生的自殺率較高,可能與性格及工作性質較特別有關。他稱醫生在性格上很多時也傾向高要求及完美主義,治療亦希望結果能夠合乎期望,因此一旦遇到病人投訴或不滿便會帶來壓力。麥續稱,醫生很多時要輪班工作,容易引起睡眠障礙,而忙於工作又令他們疏忽了工作與生活失衡,更遑論抽時間做運動去放鬆,同時又要應付專業考試、管理層及醫療系統的壓迫,以及面對生老病死等生命事件。
過去調查顯示香港大約一成人都有抑鬱相關的情況困擾,麥永接強調「醫生都係人,都會有情緒,有抑鬱都唔出奇」,只是醫生往往是好曳的病人,「本身是醫生,身份角色調轉咗,要去睇醫生,好多時都唔係咁適應」,加上他們對於情緒及精神病亦可能有偏見,以致即使情緒有問題都未必會說出來,又怕尷尬而不願意求醫,也因此不少醫生就算是生病,很多時亦在很遲階段才求醫。
麥相信其他專業如律師、會計師等,情況與醫生也很相似,「未必接受到自己有問題」而導致延誤求醫。抑鬱等情緒困擾有時未必容易發現,麥建議可留意自己或身邊人是否出現極度勞累情況,如「做嘢做到散晒,冇晒能量」,以前對工作好有熱情,現在則失去動力,「以前可能做吓運動、去吓旅行就有改善,但依家就冇乜嘢幫助」,如果這些情況影響工作和社交便應該盡早求助。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