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金融中心》上周引述消息披露,大陸房地產發展商萊蒙(3688),擬以5億元入主啟思幼稚園的交易接近達成協議。啟思最核心的業務,是在香港營運的幼稚園及幼兒園,全由非牟利機構持有,到底為何會成為上市公司垂涎的生財資產?接近萊蒙的知情人士透露,萊蒙或是利用收購關連公司和訂定服務合約等方式,來分享啟思的收入。
翻查營運啟思幼稚園的非牟利機構的賬目,雖然過去三年期間累蝕近1,900萬元,但同期有近4,000萬元開支,流向與董事關連的私人公司。
萊蒙上周五晚發通告,首度披露與啟思幼稚園及幼兒園的營辦團體在今年2月成立合營企業,開拓教育業務,但暫未提及交易詳情。
消息:逐步轉讓關連公司股權
接近萊蒙的知情人士指出,由於啟思共18家幼稚園及幼兒園,由非牟利機構「陸趙鈞鴻教育基金」(下簡稱「教育基金」)持有,很難轉讓給別人,交易要靠簽訂合約轉讓資產和分享收入,包括收購一直向啟思提供服務、由啟思創辦人陸趙鈞鴻家族持有的多家私人公司。他說,「他們(創辦人陸趙鈞鴻)旗下有十家公司,股權可以轉讓,已在『逐啲逐啲』做。」
翻查稅局紀錄,啟思幼稚園及幼兒園,全由啟思創辦人陸趙鈞鴻命名的「陸趙鈞鴻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擔保公司營運,屬稅務條例88條下慈善團體,獲得免稅待遇。
翻查「陸趙鈞鴻教育基金」的文件,董事會原本大部份由陸趙鈞鴻家族成員組成,包括陸趙鈞鴻丈夫陸建源、孻子陸永基、陳天怡等5人。
但基金會班底自去年底起出現變動,至今年4月悉數換人,改由陸趙鈞鴻、學者許楨、劉肇薇等3人出任董事。
學費年收逾億 業績蝕多過賺
「教育基金」每年收入均逾億元。例如在最新的一份、截至2017年度(即截至同年7月底全年)賬目,基金錄得1.15億元的收入,絕大部份是來自學費,達到1.1億元。不過,「教育基金」每年開支同樣逾億元,最大開支是涉及聘請人手,以2017年度為例,涉及近8,000萬元。
除了2017財年錄得387萬元盈餘,基金在2016財年錄得逾1,500萬元的虧損,2015財年則有777萬元虧損,累計三年蝕近1,900萬元。
撇除人力成本,「教育基金」不少開支,均與之前出任基金董事的陸趙鈞鴻家族成員的關連公司有關,在2017年度有接近800萬元開支,在2016年度,和2015年度分別達到1,300萬元,以及1,900萬元。賬目提到,涉及關連公司的開支,均是根據市價訂立。
關連私人公司3年袋近4,000萬
累計三個年度,有近4,000萬元開支,由「教育基金」流入關連公司當中,平均每年約1,300萬元。由此可見,幼稚園真正的賺錢能力,隱藏在關連私人公司的賬目中。
「教育基金」賬目並未披露關連公司的名稱。《金融中心》翻查公司註冊處紀錄,陸趙鈞鴻家族旗下的私人公司,包括持有九龍塘正校的「啟思幼稚園集團」、售賣啟思校服的「開心服裝有限公司」、做教科書生意的「晶晶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壠思學校有限公司」、「學習資源中心有限公司」、「偉星錄音製作有限公司」。
而萊蒙管理層高層包括首席財務官黃德俊、執行董事林家美等人,自今年2月起,分別出任上述私人公司董事。以「晶晶教育出版社」為例,今年5月向公司註冊處提交的報表,披露公司股權在今年2月,由陸趙鈞鴻、黃陸永恩兩人個人持有,轉至一家名為「啟思控股」的BVI公司,似為轉移股權鋪路。
要數「教育基金」與關連公司合約,當中最大一筆關連公司開支,是每年約400萬元的租金,相信涉及向陸趙鈞鴻家族私人持股的「啟思幼稚園集團」,租用啟思九龍塘正校律倫街6號地皮。
除此之外,在2017年財年,涉及關連公司的雜費約80萬元、物業管理約58萬元。消費品約29萬元(2016年度消費品開支達500萬元;2015年更高達888萬元)。
過去數年曾出現於賬目的關連公司開支,還包括書本費用、食品、員工培訓及福利、印刷及文具費、維修及保養等各種名目(詳細數字見表)。
除了營運幼稚園,以及幼兒園之外,「教育基金」也有營運馬灣挪亞方舟的「珍愛地球館」,以及「小天使兒童劇場」。
翻查營運啟思幼稚園的非牟利機構的賬目,雖然過去三年期間累蝕近1,900萬元,但同期有近4,000萬元開支,流向與董事關連的私人公司。
萊蒙上周五晚發通告,首度披露與啟思幼稚園及幼兒園的營辦團體在今年2月成立合營企業,開拓教育業務,但暫未提及交易詳情。
消息:逐步轉讓關連公司股權
接近萊蒙的知情人士指出,由於啟思共18家幼稚園及幼兒園,由非牟利機構「陸趙鈞鴻教育基金」(下簡稱「教育基金」)持有,很難轉讓給別人,交易要靠簽訂合約轉讓資產和分享收入,包括收購一直向啟思提供服務、由啟思創辦人陸趙鈞鴻家族持有的多家私人公司。他說,「他們(創辦人陸趙鈞鴻)旗下有十家公司,股權可以轉讓,已在『逐啲逐啲』做。」
翻查稅局紀錄,啟思幼稚園及幼兒園,全由啟思創辦人陸趙鈞鴻命名的「陸趙鈞鴻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擔保公司營運,屬稅務條例88條下慈善團體,獲得免稅待遇。
翻查「陸趙鈞鴻教育基金」的文件,董事會原本大部份由陸趙鈞鴻家族成員組成,包括陸趙鈞鴻丈夫陸建源、孻子陸永基、陳天怡等5人。
但基金會班底自去年底起出現變動,至今年4月悉數換人,改由陸趙鈞鴻、學者許楨、劉肇薇等3人出任董事。
學費年收逾億 業績蝕多過賺
「教育基金」每年收入均逾億元。例如在最新的一份、截至2017年度(即截至同年7月底全年)賬目,基金錄得1.15億元的收入,絕大部份是來自學費,達到1.1億元。不過,「教育基金」每年開支同樣逾億元,最大開支是涉及聘請人手,以2017年度為例,涉及近8,000萬元。
除了2017財年錄得387萬元盈餘,基金在2016財年錄得逾1,500萬元的虧損,2015財年則有777萬元虧損,累計三年蝕近1,900萬元。
撇除人力成本,「教育基金」不少開支,均與之前出任基金董事的陸趙鈞鴻家族成員的關連公司有關,在2017年度有接近800萬元開支,在2016年度,和2015年度分別達到1,300萬元,以及1,900萬元。賬目提到,涉及關連公司的開支,均是根據市價訂立。
關連私人公司3年袋近4,000萬
累計三個年度,有近4,000萬元開支,由「教育基金」流入關連公司當中,平均每年約1,300萬元。由此可見,幼稚園真正的賺錢能力,隱藏在關連私人公司的賬目中。
「教育基金」賬目並未披露關連公司的名稱。《金融中心》翻查公司註冊處紀錄,陸趙鈞鴻家族旗下的私人公司,包括持有九龍塘正校的「啟思幼稚園集團」、售賣啟思校服的「開心服裝有限公司」、做教科書生意的「晶晶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壠思學校有限公司」、「學習資源中心有限公司」、「偉星錄音製作有限公司」。
而萊蒙管理層高層包括首席財務官黃德俊、執行董事林家美等人,自今年2月起,分別出任上述私人公司董事。以「晶晶教育出版社」為例,今年5月向公司註冊處提交的報表,披露公司股權在今年2月,由陸趙鈞鴻、黃陸永恩兩人個人持有,轉至一家名為「啟思控股」的BVI公司,似為轉移股權鋪路。
要數「教育基金」與關連公司合約,當中最大一筆關連公司開支,是每年約400萬元的租金,相信涉及向陸趙鈞鴻家族私人持股的「啟思幼稚園集團」,租用啟思九龍塘正校律倫街6號地皮。
除此之外,在2017年財年,涉及關連公司的雜費約80萬元、物業管理約58萬元。消費品約29萬元(2016年度消費品開支達500萬元;2015年更高達888萬元)。
過去數年曾出現於賬目的關連公司開支,還包括書本費用、食品、員工培訓及福利、印刷及文具費、維修及保養等各種名目(詳細數字見表)。
除了營運幼稚園,以及幼兒園之外,「教育基金」也有營運馬灣挪亞方舟的「珍愛地球館」,以及「小天使兒童劇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