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故事:街頭工匠申牌照 至少需10年經驗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07日 07:22
2018年07月07日 07:22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蘋果日報】關乎民生的無牌小販問題,屢次觸發風波,2016年農曆新年大年初一旺角騷亂,起因警方及食環署拒無牌流動熟食小販擺檔,引發衝突。今年7.1前夕,79歲的吳婆婆在深水埗桂林街擺賣遭食環署票控,其間被至少15名警察包圍,影片上傳社交媒體後同樣引起廣泛關注。身兼屯門區議員的工黨秘書長譚駿賢表示,港府自旺角騷亂後,明顯加快審批各區街頭工匠發牌,用以安撫民心,可惜在區議會討論進展緩慢,認為除工匠外,港府應重新檢視整體小販政策,擴大小本經營者的生存空間。
保留本土文化特色
政府自上世紀70年代初,一般不再簽發新小販牌,但隨着社會出現希望保留懷舊具本土文化特色街頭工匠的聲音,經40多年凍結,立法會小販政策小組委員會2015年3月通過文件,提到食物環境衞生署應跟進,向具懷舊本土文化特色的無牌街頭工匠發牌事宜,其中列明涵蓋線面師、補鞋匠、鐘錶修理匠、鎖匠、磨刀匠和代書人等。署方在發新牌前,須獲區議會支持及其他部門批准。
新牌照並非人人有資格申請,獲考慮的都是已有至少10年街頭工作經驗的工匠,食環署根據實況調查,確定經營地點、行業類別及服務多年等因素,現已在全港18區,登記逾80名無牌工匠,並陸續交由各區議會討論,線面師何蓮好,正是其中之一。可惜甄選及審批過程被指需過關斬將,進展緩慢,如觀塘區17名無牌工匠獲登記,只約三分一獲發牌,屯門區算成績最好,10名工匠中至少4人已獲發牌,全為線面師。
工匠駐紮街頭,除為保留傳統手藝,亦可方便客人,故大部份盡可能原區劃位,且為免阻街,所佔空間都有規限。至於其他各區,食環署早前就向全港區議會,遞交有關《改善香港環境衞生的策略和工作》的報告書,共有12區提及無牌工匠發牌計劃,現時除觀塘、屯門及油尖旺區區議會曾討論相關議題,其他地區則多因工匠經營地點與調查記錄不相同或暫停營業,討論進展停滯。
■記者呂麗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