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伯伯拒住私營:入去就淒涼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04日 11:35
2018年07月04日 1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本港去年有6,259名長者在輪候資助安老院期間離世,人數是過去5年新高。75歲杜伯不想成為其中一人,「年紀越來越大,身體會變得更加壞」。社署兩次邀請申請長者住宿照顧服務券他都拒絕,「想住資助院,但冇位」;他寧願獨居終老也不去私營院舍,「好多人話千祈唔好去,入咗去就淒涼」。
輪候津助院舍逾3年
杜伯患有脊椎結核病,早年跌斷髖關節,行動不便,肺功能也轉差,走幾步便氣促,需使用氧氣機。他10多年前獲編配房署長者屋,獨居至今,靠綜援過活。社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31日,有逾3.8萬人輪候資助宿位,其中津助及合約院舍平均輪候37個月。杜伯輪候津院3年多,一直沒位,他曾到深水埗一帶的私營院舍,部份要上10多級樓梯再乘升降機,「等於叫我去死」。
社署曾去信邀請杜伯申請院舍券,「寄咗兩次嚟,我都唔要」。他心儀居所附近的資助院舍,「要有位先得,但呢度冇」。雖然可使用院舍券入住甲一級私營院舍,但他擔心質素沒保證,「你點知裏面係點?好多嘢都係假象」。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圖)指,津助宿位供不應求,料未來院舍券只剩私營可揀,憂政府藉院舍券進一步將安老服務私營化,不但服務質素難監管,濫收費用也嚴重。她指有私營院舍的陪診費一年加價兩次,由按次200元加至300元,再改為每小時收費100元,有長者入急症室等候多時,被收取逾千元陪診費。她促政府規劃用地增建資助院舍,並增撥資源加強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包括基層醫療等。
■記者王家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