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香港骨髓捐贈基金副主席、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屬於血癌的一種,患者多為兒童,復發率較低,存活率達七成以上,不需接受骨髓移植。但成年人患該病,其復發率高達八成以上,存活率低,必須接受骨髓移植保命。他指出現時骨髓捐贈可選擇周邊血幹細胞,「好似捐血」,不需拮背脊及全身麻醉。
梁憲孫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能因遺傳、家庭、環境影響或基因改變而得病,病徵包括貧血、發燒、骨痛、出血、淋巴腺和肝脾腫大等。他稱,患者多為兒童,一般可透過化療醫治,初期治癒率可達七成以上,不需接受骨髓移植。但成年患者卻相反,其復發率高達八成以上,「如果復發,病情就好難控制,存活率就會好低」,需接受骨髓移植,「尤其染色體基因變化,復發機會會好高,雖然有標靶藥食,控制病情,但如果要根治仍然需要做骨髓移植,一般趁未復發前做骨髓移植」。
「過程好似捐血咁」
梁指出,現時除傳統的骨髓捐贈外,骨髓捐贈者可選擇周邊血幹細胞方法,即透過捐贈者血液抽取造血幹細胞,不需拮背脊及全身麻醉,「過程好似捐血咁,簡單啲,舒服啲」。一般來說,周邊血幹細胞採集過程需約4至5小時完成,每次需捐出約250毫升的「周邊血液」(即造血幹細胞和血漿),捐贈者不需住院或全身麻醉,即日可出院。他表示一般港人都熱心捐骨髓,「最重要係搵到啱嘅骨髓,一般脗合百分比約五千分之一,如果係罕有血型,幾十萬都無一個脗合」。
■記者謝明明
梁憲孫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能因遺傳、家庭、環境影響或基因改變而得病,病徵包括貧血、發燒、骨痛、出血、淋巴腺和肝脾腫大等。他稱,患者多為兒童,一般可透過化療醫治,初期治癒率可達七成以上,不需接受骨髓移植。但成年患者卻相反,其復發率高達八成以上,「如果復發,病情就好難控制,存活率就會好低」,需接受骨髓移植,「尤其染色體基因變化,復發機會會好高,雖然有標靶藥食,控制病情,但如果要根治仍然需要做骨髓移植,一般趁未復發前做骨髓移植」。
「過程好似捐血咁」
梁指出,現時除傳統的骨髓捐贈外,骨髓捐贈者可選擇周邊血幹細胞方法,即透過捐贈者血液抽取造血幹細胞,不需拮背脊及全身麻醉,「過程好似捐血咁,簡單啲,舒服啲」。一般來說,周邊血幹細胞採集過程需約4至5小時完成,每次需捐出約250毫升的「周邊血液」(即造血幹細胞和血漿),捐贈者不需住院或全身麻醉,即日可出院。他表示一般港人都熱心捐骨髓,「最重要係搵到啱嘅骨髓,一般脗合百分比約五千分之一,如果係罕有血型,幾十萬都無一個脗合」。
■記者謝明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