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7.1大遊行】聲稱要重建置業階梯的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一周年,「成功爭取」公屋輪候時間突破5年、私樓樓市累升逾一成,即使7.1前夕急推娥六招亦無助民怨降溫。有市民炮轟新招「求其做啲嘢交功課」,如將9幅私樓地轉作公營房屋只是頭痛醫頭。年年抽居屋的無殼蝸牛繼續望樓興嘆,批評房策向地產商傾斜,土地小組諮詢亦有前設,慨嘆「上樓只能靠父幹」。
記者:鍾雅宜 王文傑
林鄭月娥去年上任時聲稱以綠置居、居屋及港人首置上車盤重建置業階梯,但一年過去,綠置居單位數目大縮水近半、居屋呎價破萬元,即使日前急推新六招,效用亦成疑。2003年起每年均參與7.1遊行的保安員陳先生批評娥六招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如將私樓地轉作公營房屋發展,「咁點解當年何文田邨拆咗要攞嚟做私樓?」他批評政府過去一年無力壓抑樓市,「私樓只係畀人炒,貴到唔係人住,連醫生搵到5萬蚊個月都買唔到樓」。
退休人士陳小姐亦批評林鄭房策「差、差、差」,即使推出新六招亦是小恩小惠,只為減低市民怨氣。從事電機工程的麥先生認為新房策是「求其做啲嘢交功課」,包括將9幅私樓地改作興建公營房屋,「900幅都冇用啦,遠水救唔到近火」。
質疑林鄭為遊行降溫
與兒子一同來遊行的陳小姐亦炮轟政府房屋政策不濟、新招「好廢」,「點解揀呢個時候講?又話10月前有公佈,咁咪又係為遊行降溫」。她認為政府「如果有心做就收棕地、收高爾夫球場起樓啦!」又認為政府壓低居屋售價做法危險,「對之前買咗樓嗰啲業主好唔公平,而且一加息,能力弱啲嗰啲就死梗」。
私樓貴到無法負擔,無殼蝸牛慨嘆抽居屋如同買六合彩。從事建築業的80後葉小姐自大學畢業後已有意置業,新居屋推出以來她都有申請,但無一次抽中,批評政府多次出招壓抑樓市,樓市不跌反升,即使政府擬將居屋由七折下調至五折,「咁樓市繼續升,五折咪一樣係貴!得咁少單位,點會抽得中」。
大學生嘆上樓靠父幹
同樣是無殼蝸牛的80後吳先生批評林鄭房策向地產商傾斜,官商勾結,「起咗嘅樓都係畀大陸人買」,根本沒有足夠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新房策亦不入肉,「你每日畀150個內地人嚟香港,加幾多(單位)都係供不應求」。就連大學生亦不滿新房策,鄧同學認為只是政治手腕,安撫市民是有效,但政策成效就未知,形容林鄭「真係識玩」;盧同學更慨嘆「上樓要靠父幹」。
除了房策失敗,林鄭任內組成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進行的土地大辯論亦惹批評,80後莫先生批評「土地小組話諮詢,但根本有前設,你用私人土地點解唔動用土地收回條例?」有市民批評土地小組的公眾諮詢並非真諮詢,「唔少成員都有利益衝突」。
記者:鍾雅宜 王文傑
林鄭月娥去年上任時聲稱以綠置居、居屋及港人首置上車盤重建置業階梯,但一年過去,綠置居單位數目大縮水近半、居屋呎價破萬元,即使日前急推新六招,效用亦成疑。2003年起每年均參與7.1遊行的保安員陳先生批評娥六招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如將私樓地轉作公營房屋發展,「咁點解當年何文田邨拆咗要攞嚟做私樓?」他批評政府過去一年無力壓抑樓市,「私樓只係畀人炒,貴到唔係人住,連醫生搵到5萬蚊個月都買唔到樓」。
退休人士陳小姐亦批評林鄭房策「差、差、差」,即使推出新六招亦是小恩小惠,只為減低市民怨氣。從事電機工程的麥先生認為新房策是「求其做啲嘢交功課」,包括將9幅私樓地改作興建公營房屋,「900幅都冇用啦,遠水救唔到近火」。
質疑林鄭為遊行降溫
與兒子一同來遊行的陳小姐亦炮轟政府房屋政策不濟、新招「好廢」,「點解揀呢個時候講?又話10月前有公佈,咁咪又係為遊行降溫」。她認為政府「如果有心做就收棕地、收高爾夫球場起樓啦!」又認為政府壓低居屋售價做法危險,「對之前買咗樓嗰啲業主好唔公平,而且一加息,能力弱啲嗰啲就死梗」。
私樓貴到無法負擔,無殼蝸牛慨嘆抽居屋如同買六合彩。從事建築業的80後葉小姐自大學畢業後已有意置業,新居屋推出以來她都有申請,但無一次抽中,批評政府多次出招壓抑樓市,樓市不跌反升,即使政府擬將居屋由七折下調至五折,「咁樓市繼續升,五折咪一樣係貴!得咁少單位,點會抽得中」。
大學生嘆上樓靠父幹
同樣是無殼蝸牛的80後吳先生批評林鄭房策向地產商傾斜,官商勾結,「起咗嘅樓都係畀大陸人買」,根本沒有足夠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新房策亦不入肉,「你每日畀150個內地人嚟香港,加幾多(單位)都係供不應求」。就連大學生亦不滿新房策,鄧同學認為只是政治手腕,安撫市民是有效,但政策成效就未知,形容林鄭「真係識玩」;盧同學更慨嘆「上樓要靠父幹」。
除了房策失敗,林鄭任內組成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進行的土地大辯論亦惹批評,80後莫先生批評「土地小組話諮詢,但根本有前設,你用私人土地點解唔動用土地收回條例?」有市民批評土地小組的公眾諮詢並非真諮詢,「唔少成員都有利益衝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