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中國對外面臨貿易戰,對內又有「金融恐慌」。一份名為《警惕中國出現金融恐慌》的國家級內部報告在24日短暫發佈,認為目前金融恐慌已在內地市場積聚,擔心民眾抽逃資金而求自保,釀成金融危機,但報告很快被刪除。
由中科院資助機構撰寫
報告由中國社科院支持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下稱實驗室)撰寫,入面直指「中國經濟金融體系內問題不斷凸顯」,認為中國本身已有四大問題,包括貨幣信用總量增長乏力、企業融資環境偏緊、信用債市場違約頻發、股市槓桿資金規模約5萬億元人民幣(約5.92萬億港元),與2015年股災之前的槓桿資金規模基本相當。加上中國對外貿易戰不斷加碼,已招致金融市場高度繃緊,報告擔心市場對未來市場前景感到恐懼,民眾共同抽逃資金自保,引致金融危機。
報告建議,政府應立即啟動國務院金融與發展委員會中的應急處置機制,制訂法案處理違約破產事件,同時亦需要隔絕人民幣供給機制與美元、匯率和外匯儲備的關係,為防範不可避免的外部衝擊做好準備。
這份報告24日在網上短暫發佈,但很快便被人刪去。揭發事件的彭博新聞引述實驗室人士證實報告內容,指報告供內部討論。外界估計,當局憂慮報告對中國經濟和社會造成極大動盪,故下令刪去。
彭博新聞
由中科院資助機構撰寫
報告由中國社科院支持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下稱實驗室)撰寫,入面直指「中國經濟金融體系內問題不斷凸顯」,認為中國本身已有四大問題,包括貨幣信用總量增長乏力、企業融資環境偏緊、信用債市場違約頻發、股市槓桿資金規模約5萬億元人民幣(約5.92萬億港元),與2015年股災之前的槓桿資金規模基本相當。加上中國對外貿易戰不斷加碼,已招致金融市場高度繃緊,報告擔心市場對未來市場前景感到恐懼,民眾共同抽逃資金自保,引致金融危機。
報告建議,政府應立即啟動國務院金融與發展委員會中的應急處置機制,制訂法案處理違約破產事件,同時亦需要隔絕人民幣供給機制與美元、匯率和外匯儲備的關係,為防範不可避免的外部衝擊做好準備。
這份報告24日在網上短暫發佈,但很快便被人刪去。揭發事件的彭博新聞引述實驗室人士證實報告內容,指報告供內部討論。外界估計,當局憂慮報告對中國經濟和社會造成極大動盪,故下令刪去。
彭博新聞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