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人體有兩顆腎上腺屬內分泌系統,位處兩腎上端,分泌多種腎上腺荷爾蒙(Adrenal hormones),包括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醛固酮(Aldosterone)及腎上腺素(Adrenaline),非常重要。
皮質類固醇有消炎及抑制免疫作用,具重要藥用價值,常用的類固醇藥物包括氫羥腎上腺皮質素(Hydrocortisone)、潑尼松龍(Prednisolone)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潑尼松龍比氫羥腎上腺皮質素的藥力大五倍,地塞米松又比潑尼松龍大五倍,小心劑量。
大劑量類固醇有抗癌作用,可控制淋巴細胞腫瘤,包括淋巴癌(Lymphoma)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外用類固醇可作治療多種皮膚病之用。類固醇有不少副作用,尤其長期使用大劑量,有一定風險,宜聽從醫生吩咐,小心服用。
一般副作用包括皮膚變薄及容易皮下出血,還有外觀出現變化,包括面圓身大、四肢瘦及體重增加,頸背有脂肪積聚。類固醇可影響睡眠,又或引致情緒及認知變化,精神受影響。其他副作用還包括血糖及血壓上升,甚至有水腫現象,並增加冠心病風險。長期服用亦有機會影響眼睛,易有白內障,又令眼壓上升。
類固醇可影響腸胃,誘發消化性潰瘍和胃炎,或需同時服用胃藥;又令血鉀下降(Hypokalaemia),需服用鉀補充劑,又影響骨骼,引發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壞死風險,同時易有肌肉無力現象,尤其近中央肌肉(Proximal muscle weakness),兒童骨骼發展及增高亦容易受影響。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尤其T細胞功能;增加感染風險,尤其結核病感染。
血管內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s)喜歡「歸邊」(Margination),貼近血管壁;類固醇令中性白血球「離邊」(Demargination),驗血顯示中性白血球數目增加,但不一定代表有細菌感染。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
皮質類固醇有消炎及抑制免疫作用,具重要藥用價值,常用的類固醇藥物包括氫羥腎上腺皮質素(Hydrocortisone)、潑尼松龍(Prednisolone)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潑尼松龍比氫羥腎上腺皮質素的藥力大五倍,地塞米松又比潑尼松龍大五倍,小心劑量。
大劑量類固醇有抗癌作用,可控制淋巴細胞腫瘤,包括淋巴癌(Lymphoma)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外用類固醇可作治療多種皮膚病之用。類固醇有不少副作用,尤其長期使用大劑量,有一定風險,宜聽從醫生吩咐,小心服用。
一般副作用包括皮膚變薄及容易皮下出血,還有外觀出現變化,包括面圓身大、四肢瘦及體重增加,頸背有脂肪積聚。類固醇可影響睡眠,又或引致情緒及認知變化,精神受影響。其他副作用還包括血糖及血壓上升,甚至有水腫現象,並增加冠心病風險。長期服用亦有機會影響眼睛,易有白內障,又令眼壓上升。
類固醇可影響腸胃,誘發消化性潰瘍和胃炎,或需同時服用胃藥;又令血鉀下降(Hypokalaemia),需服用鉀補充劑,又影響骨骼,引發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壞死風險,同時易有肌肉無力現象,尤其近中央肌肉(Proximal muscle weakness),兒童骨骼發展及增高亦容易受影響。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尤其T細胞功能;增加感染風險,尤其結核病感染。
血管內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s)喜歡「歸邊」(Margination),貼近血管壁;類固醇令中性白血球「離邊」(Demargination),驗血顯示中性白血球數目增加,但不一定代表有細菌感染。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