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娥特現形記】大玩軟硬兼施?一啖民生砂糖一啖政治... 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29日 06:35
2018年06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一年前,被標籤為「CY2.0」但又挾著逾60分民望的林鄭月娥正式上場,開局之初便兌現承諾,與民主派商討教育撥款、研究開放公民廣場、更首創每月到立法會接受質詢的先河,政府重現開放之風;另一邊廂,她極速處理具有法律爭議「一地兩檢」、手起刀落DQ香港眾志、磨拳擦掌為《國歌法》立法。如魔鬼與天使藏於一角色,誰能分析她的眼睛,是邪是正?
林鄭相對前任梁振英,無疑更靠向民主派,上任初大手筆的50億元教育撥款、《施政報告》針對創科的投放,功勞近乎全歸民主派所有。民主派看在眼裡,卻似乎不以為然。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同意林鄭的身段比梁振英柔軟,加上比梁熟悉政府運作,對民生問題更有想法和敢於嘗試,所以願聽民主派意見,但認為林鄭只是「態度、手法上更加聰明」。
而林鄭願聽民主派意見,都僅限於民生事務。回到具爭議的政治議題,不見得絲毫退讓。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覺得林鄭在政治問題上緊跟北京的情況非常明顯,每當中央有要求的,她都用盡方法去做,就以早前通過的一地兩檢,胡指牌面上一地兩檢非中央要求,但林鄭又劃下死線、強行推展,令人覺得頗為矛盾,凸顯林鄭處理中央「柯打」時採取較靈活的手法。
這種靈活的手法可說有跡可尋。回望過去一年,不難發現每逢林鄭班子要做具爭議的事,又會有民主派或覺不俗的事如影隨形。最明顯是去年7月初林鄭甫上場就宣佈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重開公民廣場,但同月就發生DQ4及公佈一地兩檢方案;去年12月立法會收緊《議事規則》,同月她則公佈惹建制派不滿的立法會3.11補選日期;今年1月中聯辦主任王志民發表「行埋論」,林鄭即主動表明「不存在西環治港」;至3月底民主派剛失落立法會補選,林鄭出席民主黨黨慶並捐款。這種集魔鬼與天使於一身的處理手法,易令市民對她觀感不俗,容忍她在個別事件的處理手法「有啲唔啱」。
楊岳橋稱林鄭這種手法「外圓內方」,「政治問題態度強硬,民生事項好似有商有量」。但在建制派眼中卻非這一回事。立場相對中間的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認為,「聽不同黨派意見係應該㗎喎,唔應該分民主派、建制派,意見係好嘅就應該接受」。鍾不否認林鄭採取「一手硬一手軟」手法,認為這種手法「永遠都work」。正如他所言,在取消強積金對沖問題上,他與政府劍拔弩張,但政府亦接納其建議,打造深水埗時裝中心。
而這一年間政圈偶有風聲傳出,建制派看不過林鄭一些舉動。鍾國斌不諱言,「有啲建制派覺得佢(林鄭)同民主派行得太埋」,其所指的是林鄭在民主黨黨慶晚宴捐款一事,「去(晚宴)就梗係冇問題,有啲(建制派)覺得舉手捐錢就唔適當」。他相信林鄭希望對各黨派一視同仁,跟民主派和建制派都有溝通,始終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正如美韓都能促成「特金會」。
記者 呂浩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