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地產潮文:人人安居矛盾重重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28日 06:35
2018年06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人人安居,聽起來很理想,但實踐起來卻矛盾重重,原因不外乎「利益」兩字。
從地產商和業主們的角度看,最理想的私樓租售市場,都是需求大於供應,然後透過市場力量推高價格,直到價格升至新的均衡點為止。筆者上周引述譚凱邦提到的「外來人口八萬五」問題,加上香港中上層近年的財富效應,正好為樓宇帶來大量新增需求。當新公屋落成量正逐年遞減,這些需求就會被逼走進私人市場,地產商與業主們怎會不看準時機,大舉供應劏房、納米樓、分租房間、碌架床位等,甚至囤積居奇,賺取更高利潤?有劏房業主甚至濫收租客水電費用呢!
地產商和業主們非常關注物業的升值潛力,似乎不太歡迎公屋作鄰居。從日出康城當年以純私樓社區作賣點,到近年多個擬建公屋的地盤,因「拖低區內私樓價格」而被地區居民反對,都引證了私樓業主們對公屋的「鄰避」(NIMBY)取態。
要實踐人人安居,就只能大舉興建公營房屋,並限制外來人口增長。當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居民被公營房屋吸收,地產商和業主們的潛在顧客數量大幅減少,樓價和租金就會因供應過剩而下跌,試問地產商和業主們骨子裏會否接受既得利益有所損失?答案不言而喻。假如「年年考第一」的林鄭月娥有心解決「貴細擠」問題,相信要拿出誠意,令地產商和業主們肯妥協,才有望成功。
地產小子
http://propertykids.blogspot.hk
本欄逢周四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