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實測消費習慣】邊個仲用cash 玲玲銀包袋兩萬唔碌卡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28日 07:42
2018年06月28日 07:42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無現金城市」看似一直與香港無緣,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去年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希望把香港變成「無現金城市」,暗踩香港電子支付程度落後。本報請來三位不同年齡層代表人物,堪輿學家麥玲玲、星展唯高達證券研究部董事李聲揚、及艾德證券期貨總經理陳健豪在月前紀錄自己一周的消費日誌,且詳細記述消費項目使用的支付媒介(例如現金、電子支付),以及對方有否提供電子支付渠道。
實測結果出乎意料,三人的無現金指數偏高,陳健豪甚至稱霸,一星期內完全沒有使用過現金,無論膳食、交通、以及消閒活動均是以電子支付形式繳費,個人32項消費項目中,八達通佔最多(13項)、其次信用卡(12項)、餘下則為電子錢包。「發現都好耐無用ATM機㩒錢出嚟,有時跟同事食飯我用信用卡找數,大家畀返現金我,好似錢包都唔缺現金!」
李聲揚緊隨第二,其40項消費項目中又以電子支付佔多,無現金指數達63%,惟他對電子錢包例如Alipay HK、WeChat Pay HK無甚認識,「一路用開八達通同簽卡,唔會特別有咩唔方便;有了解過電子錢包,但搞咗一輪都唔知咩一回事」。
經常中港兩邊走公幹的麥玲玲,無現金指數排名最低僅32%。打開錢包,玲玲的「疊水」程度十足,她解釋與客戶多直接給予現錢有關。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玲玲一旦身處內地,其無現金指數立即飆升,「因為內地電子錢包發展成熟,無論大小餐廳也可以掃QR code畀錢,所以係完全習慣攞住個電話畀錢」。她又透露跟隨北上公幹的同事亦會獲發安裝了電子錢包的智能手機,每當需要付款時使用公司電話即可,「以前仲要呢個同事畀5,000蚊、果個畀3,000蚊,有咩公司數逐件claim錢,依家一開個app就睇到晒,好方便。」
反觀香港,即使平常使用的信用卡、易辦事和八達通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手機支付還是屬於少數範圍。麥玲玲謂渴望見到香港流行電子支付的一天,「想呀,不過未做到呀麻,香港滯後咗好多年,今年市場好似開放咗,如果要做中國人生意嘅地方就要將電子支付普及化。」李聲揚則指自己有嘗試去了解電子錢包的運作,惟最後放棄。不過他直言當身處內地,沒有使用電子錢包「又真係幾唔方便!」
事實上,金管局前後發出16個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不少電子錢包相繼面世,如Alipay HK、Wechatpay HK、Tap& Go「拍住賞」、TNG Wallet等。而最快9月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FPS將全面接通銀行及本地的儲值支付工具,料將有利普及電子支付。
今年起電子錢包大打優惠戰,不過似乎效應未果。總結今次實測結果,香港實早已具備無現金城市,不過細分類別,八達通及信用卡仍是主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