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港府就檢討自資專上教育發表諮詢文件,擬加強規管自資院校。專責小組主席張炳良強調,現時無意取消副學士,反而應加強區分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資歷,重新定位課程,改善質素。報告又初步建議,能力遜預期的院校須被取消註冊,變相殺校。
記者:梁銘恩
港府去年10月成立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經8個月商討後首份諮詢文件昨日出爐,當中提出建議包括,保留副學士、規定院校通過合理試辦期、把資助大學的自資學位課程納入《專上學院條例》規管,以及提供免入息審查學費資助予副學位學生。
收生不足資源緊絀難過關
現時不少自資院校面臨收生不足和財赤,小組建議制訂政策,若發現院校在合理試辦期後,課程發展情況和院校自身能力遜於預期,政府可取消營辦機構註冊。張炳良舉例稱,若院校課程收生不足、資源緊絀等,又未見改善,即不符合發展目標及大眾期望;至於可謂合理試辦期等細節則有待討論。
副學士存廢一直具爭議,記者會上張炳良多次被追問為何不取消副學士,張稱副學士推行18年至今,「好難一概而論對學生實際上嘅幫助」,但數據反映近八成副學士畢業生獲銜接至學士學位課程,副學士被視為升大學的第二次機會,綜合各方意見,「總印象嚟講,學生係有裨益」。
張炳良續指出,小組傾向保留現行副學位教育雙軌制,但要為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資歷重新定位;前者集中支援學生銜接大學,後者專辦職業教育相關課程,課程設計上可享較大彈性,如調整修業期,切合不同職業性質和要求。
報告又建議檢討《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修例把資助大學附屬院校舉辦的自資課程,一併納入條例規管,意味自資課程完全脫離大學。張炳良解釋,現時有7所院校的自資課程由《教育條例》規管,要求和監管機制與其他自資院校的同類課程有差異,或會造成不公。他指修例對院校營運影響不大,會設立合理過渡期。
教育局又預計,未來全港大專學額將供過於求,去年本港中學畢業生共5.7萬人,2022年將下降至4.3萬人。諮詢文件指出,除非需求改變,如進一步開放自資界別,向內地招收非本地生;又指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日益重要,政府應審視有關政策。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若以收生人數為營辦指標,未來可能會出現殺校危機;在市場主導下,自資院校受學生人數下跌所威脅,加上副學士又備受質疑,他形容今次檢討及時並有重要意義。他相信把所有自資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納入同一規管架構後,政府介入程度會進一步提高。
記者:梁銘恩
港府去年10月成立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經8個月商討後首份諮詢文件昨日出爐,當中提出建議包括,保留副學士、規定院校通過合理試辦期、把資助大學的自資學位課程納入《專上學院條例》規管,以及提供免入息審查學費資助予副學位學生。
收生不足資源緊絀難過關
現時不少自資院校面臨收生不足和財赤,小組建議制訂政策,若發現院校在合理試辦期後,課程發展情況和院校自身能力遜於預期,政府可取消營辦機構註冊。張炳良舉例稱,若院校課程收生不足、資源緊絀等,又未見改善,即不符合發展目標及大眾期望;至於可謂合理試辦期等細節則有待討論。
副學士存廢一直具爭議,記者會上張炳良多次被追問為何不取消副學士,張稱副學士推行18年至今,「好難一概而論對學生實際上嘅幫助」,但數據反映近八成副學士畢業生獲銜接至學士學位課程,副學士被視為升大學的第二次機會,綜合各方意見,「總印象嚟講,學生係有裨益」。
張炳良續指出,小組傾向保留現行副學位教育雙軌制,但要為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資歷重新定位;前者集中支援學生銜接大學,後者專辦職業教育相關課程,課程設計上可享較大彈性,如調整修業期,切合不同職業性質和要求。
報告又建議檢討《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修例把資助大學附屬院校舉辦的自資課程,一併納入條例規管,意味自資課程完全脫離大學。張炳良解釋,現時有7所院校的自資課程由《教育條例》規管,要求和監管機制與其他自資院校的同類課程有差異,或會造成不公。他指修例對院校營運影響不大,會設立合理過渡期。
教育局又預計,未來全港大專學額將供過於求,去年本港中學畢業生共5.7萬人,2022年將下降至4.3萬人。諮詢文件指出,除非需求改變,如進一步開放自資界別,向內地招收非本地生;又指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日益重要,政府應審視有關政策。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若以收生人數為營辦指標,未來可能會出現殺校危機;在市場主導下,自資院校受學生人數下跌所威脅,加上副學士又備受質疑,他形容今次檢討及時並有重要意義。他相信把所有自資副學位及學士學位課程納入同一規管架構後,政府介入程度會進一步提高。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