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法檢驗 防前列腺癌匿藏 3D導航 診斷率高15百分點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25日 07:59
2018年06月25日 07:59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男人最怕莫過於前列腺出事,其中前列腺癌的診斷方法,傳統上醫生要依靠肛探和活組織檢查,經肛門刺穿直腸抽取前列腺組織檢驗癌細胞,但萬一出現漏網之魚,隨時出現「假陰性」結果,延誤治療。瑪麗醫院成功研究新的檢查方法,先以磁力共振技術鎖定懷疑患癌位置,再抽活組織檢驗,結果顯示新技術比傳統方法診斷率高出約15個百分點。
記者:梁銘恩
前列腺癌為本港排第3位的男性癌症,據衞生署統計,2015年死亡個案有404宗,佔該年死亡人數4.8%。現時常用的前列腺癌篩查方法為驗血,檢驗血液中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數目,PSA值越高,患癌機率越高。據瑪麗醫院統計,2015年該院共有250位男士驗出PSA值為4至20,需再接受前列腺穿刺活組織檢查(簡稱12針活檢),醫護人員經肛門放入「前列腺針」,刺穿直腸後在前列腺抽取活組織12次,最終確診17.6%病人患上前列腺癌。
傳統檢查靠「彩數」
瑪麗醫院泌尿科主管及顧問醫生徐學良指,12針活檢準確率較低,或低估了病人數字。因只能隨機在12個不同位置抽檢,而早期前列腺腫瘤體積較小,位置難以估計,直言刺中癌細胞的機率要視乎「彩數」。該院於2015年開展先導計劃,以影像融合和3D導航技術,使穿刺檢查可對準懷疑病變位置。截至今年4月,計劃共有405位病人參與,病人均需接受12針活檢和新「靶向穿刺活檢」,結果發現,靶向活檢的診斷率比傳統方法高出15個百分點。
該院泌尿科顧問醫生馬偉傑指出,靶向活檢方法是先安排病人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由放射科醫生劃出懷疑癌細胞位置,並評估風險,一共分為5個等級(PI-RADS),評分越高越嚴重,再安排三級以上的病人,進行靶向穿刺活檢。靶向穿刺活檢結合了磁力共振和超聲波影像,令醫護人員在穿刺檢查時,可對準懷疑病變位置抽檢,刺5至6針抽取活組織。新技術更引入3D半機械人導航設備,由過去以人手檢驗,改為機械臀操作,醫護人員可利用實時超聲波影像定位,提升準確度。
前列腺癌患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5年每100,000名男士中,有約38名前列腺癌患者年僅45至64歲,比2006年約16人增加。馬指,近年臨床上接觸到最年輕的病患只有49歲,形容情況罕見,求診時病情已屬晚期,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器官,籲男士們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