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公營皮膚科缺人 36醫生應付5萬新症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25日 11:02
2018年06月25日 11:02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就女病人疑因濕疹折磨弒雙親後自盡慘劇,香港皮膚科醫學院、香港皮膚及性病學會昨舉行聯合記者會,炮轟港府用於公營醫療體系的皮膚科資源嚴重不足,病人最長輪候逾3年,建議衞生署增加一倍醫生人手。
香港皮膚及性病學會副會長謝志達醫生指出,現時全港共有5萬名新症輪候皮膚專科門診,濕疹個案佔四成,其次是銀屑病、暗瘡以及真菌感染等。但衞生署社會衞生科的皮膚新症輪候時間為一年至三年不等,截至上月31日的輪候資料顯示,觀塘容鳳書皮膚科診所的輪候時間至2021年9月,長沙灣皮膚科診所也要輪候至2021年7月。
中大18年來未聘全職教授
公家皮膚科醫生人手嚴重不足,謝志達指,目前只有36名醫生應付全港公家病人,當中32人在衞生署(約一半有專科醫生資格);3人在兩間教學醫院: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港大醫學院只有一名全職教職員任助理教授,中大醫學院更18年來從無聘用全職教授,只請義務教授。全港只有瑪麗及威爾斯醫院有皮膚科專科醫生駐院。相對地,港大深圳醫院皮膚科有13名專科醫生。
過長的輪候時間令病人不能盡快得到適切的治療,容易令病人產生焦慮和恐懼。以往調查亦顯示銀屑病人的生活水平評分,是多種疾病中最低;亦有研究指26%銀屑病人有抑鬱傾向。香港皮膚科醫學院院長梁士琦指出,不少銀屑病病人同時有抑鬱傾向,外界卻未能理解其苦況。他認為應增加醫生人手,由現時一對30至40位病人,改善至一對20,醫生有更多時間理解病人情況。
香港皮膚科醫學院前院長陳衍里建議,醫管局的7個聯網每個需至少一名皮膚科專科醫生,衞生署應增加一倍人手,輪候時間縮短至一年內。兩會將去信食衞局、醫管局、衞生署及兩大醫學院要求重新規劃人手。
■記者玲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