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兩岸透視】
【蘋果日報】母親的母親,叫外婆還是姥姥?有網民揭發上海有出版社將小學範文中「外婆」兩字,全部改成「姥姥」,牽動全國「保衞外婆」。出版社揚言改用姥姥是為教學生識字,但不少網民發現上海教委會曾指外婆是方言,要正統普通話姥姥取代外婆,改動是希望政治正確。有語言學權威指外婆是通用語,姥姥才是北京的方言詞,改動是不必要,資深傳媒人閭丘露薇認為背後展現出北方文化霸權,扼殺方言。
記者:黎仕南
有內地網民發現,上海教育出版社在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的課文,將外婆一詞全部改成姥姥。該教材的另一篇課文《馬鳴加的新書包》同樣有此情況。有網民隨即翻查女兒7年前的課本,發現當時所有課文仍然是使用外婆一詞,並沒有任何改動。網民翻查上海教委會紀錄,發現他們引述《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指姥姥是普通話規範用語,外婆外公屬於方言,認為用「口語姥姥比書面語外祖母更貼近實際,更接近生活,更和諧親切,要用姥姥取代外婆,質疑改動打壓方言。
出版社辯稱識字需要
不少網民將其他作品的外婆改成姥姥,如歌曲《外婆的澎湖灣》變成《姥姥的澎湖灣》,嘲諷改動不合理。前天事件升溫至官媒都看不過眼,《東方衞視》引述上海大學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周向榮表示,姥字的女字旁,古代到近代都沒有,本來就是北京的方言詞。他又指,外婆一詞才是通用語,不少書面語文章及著名文人都有使用,直斥出版社的改動絕對不必要。
被多方抨擊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前晚終於回應事件,指教材將外婆改為姥姥是落實識字的教育需要,強調外、婆及姥三字是小二的教學目標,分別在不同篇章教學,「姥」要在《打碗碗花》一文教授。不過,出版社卻沒有交代為何連《馬鳴加的新書包》亦改用姥字。
中大自學中心高級講師巢立仁向《蘋果》表示,改動要尊重原作者,正如讀魯迅的文章亦不會更改其文字,否則是不尊重作者,視版權為無物,若為學習一字而更改文章,根本沒有需要。上海教委連日被人質疑,昨早立即發文割席,指當日有關外婆及姥姥的解釋是解答繙譯問題,與出版社改動範文無關,強調他們沒有對任何語文教材作評價。該文作者李天芳表示:「我們北方有些叫外婆,有些人家也叫姥爺、姥姥」,認為修改不是大問題,但事先要通知她。
【蘋果日報】母親的母親,叫外婆還是姥姥?有網民揭發上海有出版社將小學範文中「外婆」兩字,全部改成「姥姥」,牽動全國「保衞外婆」。出版社揚言改用姥姥是為教學生識字,但不少網民發現上海教委會曾指外婆是方言,要正統普通話姥姥取代外婆,改動是希望政治正確。有語言學權威指外婆是通用語,姥姥才是北京的方言詞,改動是不必要,資深傳媒人閭丘露薇認為背後展現出北方文化霸權,扼殺方言。
記者:黎仕南
有內地網民發現,上海教育出版社在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的課文,將外婆一詞全部改成姥姥。該教材的另一篇課文《馬鳴加的新書包》同樣有此情況。有網民隨即翻查女兒7年前的課本,發現當時所有課文仍然是使用外婆一詞,並沒有任何改動。網民翻查上海教委會紀錄,發現他們引述《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指姥姥是普通話規範用語,外婆外公屬於方言,認為用「口語姥姥比書面語外祖母更貼近實際,更接近生活,更和諧親切,要用姥姥取代外婆,質疑改動打壓方言。
出版社辯稱識字需要
不少網民將其他作品的外婆改成姥姥,如歌曲《外婆的澎湖灣》變成《姥姥的澎湖灣》,嘲諷改動不合理。前天事件升溫至官媒都看不過眼,《東方衞視》引述上海大學語言研究中心主任周向榮表示,姥字的女字旁,古代到近代都沒有,本來就是北京的方言詞。他又指,外婆一詞才是通用語,不少書面語文章及著名文人都有使用,直斥出版社的改動絕對不必要。
被多方抨擊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前晚終於回應事件,指教材將外婆改為姥姥是落實識字的教育需要,強調外、婆及姥三字是小二的教學目標,分別在不同篇章教學,「姥」要在《打碗碗花》一文教授。不過,出版社卻沒有交代為何連《馬鳴加的新書包》亦改用姥字。
中大自學中心高級講師巢立仁向《蘋果》表示,改動要尊重原作者,正如讀魯迅的文章亦不會更改其文字,否則是不尊重作者,視版權為無物,若為學習一字而更改文章,根本沒有需要。上海教委連日被人質疑,昨早立即發文割席,指當日有關外婆及姥姥的解釋是解答繙譯問題,與出版社改動範文無關,強調他們沒有對任何語文教材作評價。該文作者李天芳表示:「我們北方有些叫外婆,有些人家也叫姥爺、姥姥」,認為修改不是大問題,但事先要通知她。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