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繹樂乎:市況不穩 新股難有驚喜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22日 06:35
2018年06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六月剛過去一半,不少投資者在投資路上恍如坐上一輪過山車,用忽高忽低及若即若離來形容本月的股市,其實都不算過份;因為本月真的有不少重大事件發生,包括剛舉行完的特金會,並未有為市場帶來甚麼驚喜;聯儲局宣佈加息亦一如市場預期;世界盃開鑼,驅使全球市民都將焦點放在足球;美方狂人又再突宣佈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市場滿以為他們和好如初,卻將投資者殺得一個措手不及;以及歐洲與日本央行議息等等事情,也在本月發生。
雪上加霜的是,於端午假後,全城觸目,準備來港上市的小米(1810)突然宣佈於國內押後CDR形式上市,此消息一出,驅使上證下跌3.78%。在中美貿易戰重燃及小米CDR押後上市的雙重打擊的情況下,端午假後恒指一回來便跟隨外圍下調,一度急跌超過900點,30000點心理關口再次失守,更跌穿29600的重要關閘;筆者認為,大市無論在資金及好消息方面都是欠奉,大型集資再加上利淡消息不斷湧現,所以後市暫仍未有回暖的迹象,只好繼續觀望。
在上周一系列的重大新聞中,除狂人特朗普又出爾反爾地再向華徵收500億美元商品關稅外,相信以美歐日三大央行會議特別令人關注。儘管如一眾投資者預料般,美聯儲加息四分之一厘,並上調加息次數的預期,及同時公佈正考慮每次議息會議後都舉行新聞發佈會,藉以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及增加透明度。而歐洲央行於上周四(14日)開會,決定將利率維持不變到至少2019年第二季,每月三百億歐羅的購債規模持續到九月,若經濟數據屆時依然符合中期預測,將會在第四季削減買債額一半至一百五十億歐元,並於十二月結束。雖然歐洲央行決定2018年末退出量化寬鬆(QE)購債計劃,但由於市場已有所預料,暫未有帶來貨幣緊縮的影響。筆者相信,是次歐洲央行議息偏向鴿派,是因為歐洲受到政治局勢不穩及貿易磨擦等因素所影響,而導致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再加上通脹仍處於低水平,使得歐洲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所支持。不過,筆者相信,美歐央行言辭態度一鷹一鴿,短期內美元必然走強,歐元及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貶值壓力明顯上升,然而,中長期來看,美國加息需再謹慎,未來一兩年加息步伐明顯減慢,否則會壓抑經濟,過猶不及。與此同時,歐洲將於2019年起逐漸加息,屆時加息步伐加快,美元或會向下回調。
至於上文提到,港交所首隻同股不同權的股份小米,已鐵定會在下周一至下周四正式在香港招股,集資額480億,招股價17-22港元,將會於下月九日正式上市。筆者在這兩天收到很多記者朋友來電,查詢客戶預留狀況,確實現階段反應未算如往年的眾安(6060)、閱文(0772)、雷蛇(1337)及易鑫(2858)般踴躍;只是上回有份認購平安好醫生(1833)的客戶,暫亦傾向會認購,但他們有所保留,均異口同聲向筆者稱大前題要看息口如何,才決定是否以孖展認購,因為眾所周知,近期銀行拆息頗高,就算近期表現尚算良好的新股敘福樓集團(1978),於五月下旬招股,當時孖展利息也接近2厘,除非抽中者仍在上市前一天在暗盤交易市場沽出,才有微利,否則若在正式上市日以第一口價沽出(AO)已經出現「贏價輸息」的情況,若沒有在AO沽出,則連股價亦有機會也賠了;再者,小米未受歡迎的原因,除息口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外,近期新股表現不濟,也是影響投資者關注的原因;筆者稍微統計一下,給予有興趣的投資者參考:在敍福樓集團後招股的股份,若不計創業版股份,共有五隻於主版上市,當中有兩隻幸保不失,於上市首天只能獲得2-6%的升幅,若以孖展認購,相信均會有「贏價輸息」的情況出現;但另外三隻則在上市首天表現均下跌超過10%,當中上星期五上市的國內支付公司「滙付天下」,此股7.5元上市,但首天曾下跌17%,令一眾熱愛認購新股的投資者,猶如當頭棒喝。
筆者認為現階段的新股市場,已不能與去年相提並論,想再找到另一隻如希瑪(3309)、賓仕國際(1705)及毛記(1716)一樣,首日升幅凌厲的股份已不容易,相信是市況不濟及息口飆升關係,令認購新股氣氛轉淡的主因;至於會否影響小米銷情,暫可能仍言之尚早,但投資者在認購任何新股前,必須預計以上的各種因素,必要時建議以現金認購,亦只另一種投資心法。
許繹彬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