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強國黑心商人慳成本代糖扮紅糖造饅頭惹致癌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8日 04:35
2018年06月18日 04:35
新聞類別
健康
中國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國內黑心食物禁之不絕,不少無良商人花盡心思製作「含毒」食品牟利。浙江警方早前破獲一宗有毒紅糖饅頭案,商販用代糖劑環己基氨基磺酸(Cyclamic Acid;或稱甜蜜素)製作饅頭。有商人坦承用代糖是為節省成本、谷銷量。有本港腫瘤科醫生向《蘋果》表示,食用甜蜜素有致癌風險,建議市民「少食為妙」。
近期,全國多地刮起一股紅糖饅頭的熱潮,許多店舖日日大排長龍,有不法商人罔顧人命,趁機製「毒饅頭」賺錢。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警方本月6日通報,當地有紅糖饅頭店早前遭舉報食材安全問題,經調查半年,成功破獲案件,共涉及37個攤檔,41人被刑事拘留,涉案金額高達300多萬人民幣(約366萬港元)。
警方發現,被查獲的紅糖饅頭裏根本沒有放紅糖,有人為了節省成本,以代糖「甜蜜素」充數。而為使饅頭外觀更引人,有不法商家更添加豉油,再用甜蜜素遮蓋住豉油的味道。
其中一間被查獲早餐店的韓姓老闆表示:「我當時也向同行請教,他們說用紅糖做不僅成本高,而且甜份達不到,銷量肯定不會好,我嘗試了幾次確實如此,後來他們就告訴我秘方,用赤糖再加甜蜜素,不僅色澤好看而且甜份也好,我一試,銷量確實很好。」不過,韓老闆也表示:「我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吃紅糖饅頭,現在覺得這錢賺得真不應該。」除了紅糖饅頭,也有人在白饅頭添加甜蜜素。
近年越來越多食物或飲品使用代糖,予人一種更「健康」的印象。「甜蜜素」是其中一種,其甜度是白糖的30倍以上。根據國內規定,甜蜜素可以用於糕點、餅乾、麵包、飲料、配製酒等19類食品中,但不能用於饅頭。內地媒體指,攝入過量的甜蜜素,會對人體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特別是長者、孕婦、小孩等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人。
香港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副總監黃家興博士表示,甜蜜素是一種非營養性合成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30倍,是香港法例准許使用的八種甜味劑之一。甜蜜素在人體的大腸內會分解成環己胺。1969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委員會收到有關甜蜜素:糖精的10:1混合物可致膀胱癌的動物實驗證據,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因而發出了全面禁止使用的命令。英、日、加拿大等國隨後也禁用。1982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在綜合考慮了大量研究結果後,認為甜蜜素的安全性完全可以用於食品,因此它至今仍保留在食品添加劑的名單中。目前承認甜蜜素甜味劑地位的國家及地區超過55個,包括中國、歐盟和香港。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施永健亦向《蘋果》指出,過去有機構利用37隻猴子進行有關甜蜜素會否致癌的實驗,讓其中21隻猴子長期食用甜蜜素,結果有3隻猴子患癌,還有個別猴子睾丸縮細,無法產生精子,這可能是甜蜜素影響細胞分裂所致。至於沒有食甜蜜素的16隻猴子,則並未發現患癌。
儘管如此,施提醒,雖然無法證明甜蜜素與致癌有直接關係,但當中仍有風險,認為市民始終「博唔過,少食為妙」。他坦言,自己過去寧願食用真糖,也不會食代糖,因長期食用真糖,最多可能患上糖尿,但長期食用代糖,或有機會患癌,「糖尿總好過患癌」。
澎湃新聞網/記者文志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