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黑客思維:廣納意見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7日 08:21
2018年06月17日 08:21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
我們工作上難免會有很多人會給不同意見,例如「這樣做不好!」或「你根本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等。面對這類批評,我們第一個反應會是甚麼?有人會爭辯到底,去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有人則表面接受意見,心底裏卻非常不爽。
2013年facebook曾經有一個App叫「facebook home」,使用者可輕易在鎖定畫面上瀏覽和張貼facebook內容,並顯示來自facebook和其他程式的通知訊息。出乎意料地,設計者並沒有考慮到Android如何運用文件夾及widgets等功能,他們只專注於Apps如何能夠於iPhone上運作,因為設計者本身是用iPhone的。這些情況下,提早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問題,省卻很多工夫。
從個人的出發點,沒有人喜歡做錯,因為「錯誤」感覺上會打擊「我」的價值,因此我們未必一下子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但想深一層,是否真的這樣?醫學上有一種會議叫「Multidisciplinary Team Meeting」,除了醫生、護士,還有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研究人員、心理諮詢師、社工等專業人士,這會議中,每個人負責的範疇不同,對每一個病例看的角度都不同。例如社工會提醒醫生,病人的家庭背景有甚麼需要留意,心理諮詢師會提出關於心理負擔上的考慮。會議中大家都有清晰的位置與分工,因此能夠獲取不同方面的意見。當大家的專業不同,個人的考慮不周全並不是「錯」,而發現這些不周全,反而是增長智慧的機會。
無論我們個人的能力有幾高,觀點有多全面,都不可能甚麼都懂。做CEO的,沒可能知道公司電腦設備上的優勢是甚麼,限制又是甚麼,這都是IT部門同事的強項。因此對於不同角度的意見,實是求之不得。所謂的「批評」能夠讓我們看到一些自己忽略了的部份,令我們進步。
表面上,應付不同的批評並不好受,甚至可能會令我們感到煩躁,拖慢工作進度,但看長遠一點,這些都是累積經驗的寶貴機會。當我們能夠每一次都很專業地回應不同人的批評,積極改善,我們的根基就會非常穩固。
再說,廣納各方面的意見,其實是一種自信的表現。這不但表示自己有本事不斷改進,也是一種靈活性、包容性的展現。比起只着眼於事情的「對與錯」,全面地吸納意見的「氣度」,才是最難得的。
Leon Ho
Lifehack創辦人
http://lifehack.org/career
Leon H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