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述醫術:胰臟癌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5日 07:55
2018年06月15日 07:5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胰臟(Pancreas)位處胃部後下方,部份被十二指腸(Duodenum)半環繞着。胰尾(Pancreatic tail)在左邊,末端有脾臟(Spleen),右邊是胰頭(Pancreatic head),內藏膽管(Common bile duct)及胰管(Pancreatic tube)入十二指腸(Duodenum)的共同出口。
胰臟具外分泌及內分泌功能,前者分泌胰島素(Insulin)及胰高血糖素(Glucagon)等多種荷爾蒙,直接入血,調節葡萄糖新陳代謝,控制血糖水平;後者則分泌多種消化酵素(Digestive enzymes),包括澱粉酶(Amylase)、脂肪酶(Lipase)、蛋白酶(Trypsin),經胰管進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食物。
胰臟癌一般指較常見的惡性胰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carcinoma),屬外分泌胰腺癌(Exocrine pancreatic cancer),有別於罕見的良性內分泌胰臟腫瘤(Endocrine pancreatic neoplam),例如胰島素的胰島素瘤(Insulinoma)及極罕見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
胰臟癌病徵包括上腹疼痛、黃疸(Jaundice)及體重急降。頭部腫瘤容易壓住膽管,可能較早出現黃疸現象;膽汁及胰臟消化酵素不足,影響腸道脂肪消化及吸收,可引發慢性肚瀉(Chronic diarrhoea),糞便含大量未消化脂肪,因而在廁內浮面,又稱脂肪瀉(Steatorrhea)。
早期尾部腫瘤沒有任何病徵,大多確診時已屬晚期。正電子掃描、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皆可準確偵察腫瘤狀態,驗血查「腫瘤標記」(Tmour marker)、「CA19.9蛋白」亦有助診斷及監察治療進度。
治療胰臟癌,首選手術切除,如腫瘤太大,或已擴散至附近組織,可考慮手術前後使用化療,個別病者或需接受放射治療。胰臟癌對化療反應一般不太理想,專家正發展免疫治療,成效有待觀察。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