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論勢:中國5月社會總融資大跌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5日 05:15
2018年06月15日 05:1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中國5月份新增貸款為11,500億元人民幣,雖較4月及去年同期均接近持平,但更廣義及更具代表性的信貸數字「社會總融資規模」(TSF)則只有7,610億元增長,按月及按年分別下跌51%及28%。導致TSF大跌的原因主要是其間「表外債」錄得4,220億元跌幅,當中涵蓋的三個項目包括「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及「銀行承兌滙票」均錄得跌幅;今年4月表外債只下跌120億元,去年5月則增長290億元。
此外,企業債券融資於5月亦錄得自2017年6月以來的首次下跌,跌幅為430億元人民幣,雖較去年同期的2,490億元跌幅為佳,但較今年4月的3,780億元增長則顯著下滑。上述數字反映,中央去槓桿措施持續壓抑表外債增長,加上近月內地企債違約數字有所上升,均打擊了其間的社會融資活動。
今年以來中國在岸企債違約事件至今共有22宗,按年增長近三成,涉及金額200億元人民幣,情況雖沒有2016年那麼嚴重,但較去年同期明顯有所變差。違約上升在於不同的宏觀及微觀因素,包括:(1)企業現金流狀況正在變差;(2)監管措施導致企業較難透過表外債融資去償還到期債務;(3)監管措施限制了企業質押自身股份作借貸;(4)資產管理新規例限制了企業透過信託工具融資;(5)監管部門同時亦限制上市公司私募集資。
隨着違約事件增多引致在岸債價波動、並引來外媒再次關注中國信貸風險,相信人行未來時間將以穩增長及管理流動性為首要任務,早前因而已放寬了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抵押債券評級要求。未來時間,面對外圍(美聯儲加息)及內部(流動性緊張)的挑戰,人行料會同時採取看似寬緊的政策舉動,包括:一方面(或在兩三個月內)透過下調存準金(RRR)釋出流動性,但另方面亦會在短期內上調逆回購利率以抵銷美國加息對人民幣滙價構成的潛在貶值壓力。在這複雜的前提下,人民幣籃子滙價需維持穩中偏強,是應對外來風險(美國退市及新興市場波動)、並減低資本賬受到不必要衝擊的基本步驟。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