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哈佛研究:鞋底越厚越傷腳揀鞋三大原則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4日 04:34
2018年06月14日 04:34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撰文:永誠
《時代》周刊最近有篇人物訪問,被訪者就是哈佛大學人類進化生物系的Daniel Lieberman。Daniel「丹尼爾」
此君大有來頭,他在2010年對各式鞋子的設計做過研究,推翻了以往大家相信「鞋子能保護雙腳」的概念,令赤腳成一時風氣。
依據丹尼爾的研究結果,若然鞋底的鞋墊過厚,保護過度,就會弱化了腳上的肌肉。久而久之,足弓、小腿以至
膝部反而缺少肌肉的保護,因而容易疲勞、受傷。而穿上保護過強的跑鞋去跑步,更是引發跑者慢性疾病「跑步膝」的元兇之一。
丹尼爾建議,大家在選購日常穿著的鞋子時,必須要留意以下三個原則:
1.鞋底要薄,令腳底的肌肉有鍛鍊機會,從而強化雙腳。
2.平底鞋最佳。高?鞋會導致雙腳變形,特別是足弓位置。足弓塌陷會造成扁平足,可引發足部嚴重問題(例如筋腱炎)。
3.鞋子要有鞋帶或魔術貼,以調較寬度,穿著時更舒適、合腳。
事實上,丹尼爾做這個研究的時候,正是《Born to Run》一書風行之時。《Born to Run》作者Christopher
McDougall以深入調查的方式,訪問了不少專家、跑者,得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結論:「跑步最佳的方式就是赤足!」
這書風行之後,歐美跑步界掀起一股「赤足跑」熱潮。有鞋商更在此時推出「五趾鞋」,深受歡迎。時至今日,台灣跑界亦有「丫拖幫」,他們都是標榜「著簡便的鞋子跑步」,穿上丫拖(即香港「人字拖」)跑馬拉松,甚至參加越野賽跑。(按:赤足跑、丫拖跑均要注意安全,大家進行前請諮詢相關專家。)
其實想深一層,中國民間亦有腳底按摩、行「石春路」的保健方式,也許與薄底鞋的概念異曲同工。
(按:推出「五趾鞋」的意大利生產商Vibram在2012年被控廣告誇張失實,判罰300萬美元。不過,有關判決只是針對廣告字眼,並非鞋子的功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