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本港有8.5%長者居於安老院舍,他們普遍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包括不可逆轉的認知障礙症、器官衰竭和癌症等,需經常入院治療;然而,經歷急症室一連串侵入性治療如抽血和插喉後,病情卻未必好轉,長者和家人承受身心痛苦和壓力。港島西醫院聯網自09年推行「安老院舍晚期醫護服務」計劃,參與計劃的長者可盡量留在安老院舍,醫護每周探訪,如非必要不送急症室,令他們可在熟悉環境有尊嚴地走完人生路。
醫院助制訂臨終照顧計劃
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內科部門主管陸嘉熙說,急症室求診病人中,約五分一來自安老院舍;同時每年約一成居於安老院舍的長者離世,逼切需要發展善終服務。他引述本地研究,三成半長者願在安老院舍離世。
聯網在2009年開展先導計劃「晚晴照顧計劃」,與區內兩間安老院舍合作,針對患癌症、器官衰竭、晚期認知障礙症長者可選擇留在院舍,醫護每周外展探訪,臨終前才送到瑪麗醫院急症室,院方安排舒適環境如單人房讓他們安靜度過彌留時刻。第二個選項是留在安老院,需要時轉介至馮堯敬醫院,並制訂臨終照顧計劃,在該院留醫至離世。先導計劃於2015年結束,聯網隨即推行正式計劃「安老院舍晚期醫護服務」,惟只保留第二個選項。計劃至今有26間院舍、約270名長者參與。
馮堯敬醫院有八張臨終病床,家屬可24小時陪伴。該院會為參與計劃的長者制訂臨終照顧計劃,醫護了解長者生活習慣及對臨終日子的期望,再協助他們與家人商討,決定是否接受心肺復蘇術、鼻胃管餵食及抗生素治療等,計劃可按病況和意願隨時調整。
陸說,曾有一對年逾九旬的夫婦在安老院住了約10年。詹姓丈夫患末期胰臟癌,病情惡化較快,但他不想入院插鼻喉,「食得幾多得幾多」;院舍職員和醫護頻密照料,本身患腎衰竭的詹太陪伴在側。數月後院舍職員發現詹生呼吸淺、脈搏弱才送他到急症室,抵院半小時後死亡。詹太則豁達面對,繼續住在院舍,約一年後於急症室離世。
港島西醫院聯網服務總監(基層及社區醫療)陳漢威說,老人科和急症科醫生對「好死」概念有共鳴,見到患不可逆轉疾病的長者,接受侵入性治療後未能改善病情,反而延長痛苦。該計劃團隊獲選為醫管局2018年傑出團隊。
■記者袁樂婷
醫院助制訂臨終照顧計劃
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內科部門主管陸嘉熙說,急症室求診病人中,約五分一來自安老院舍;同時每年約一成居於安老院舍的長者離世,逼切需要發展善終服務。他引述本地研究,三成半長者願在安老院舍離世。
聯網在2009年開展先導計劃「晚晴照顧計劃」,與區內兩間安老院舍合作,針對患癌症、器官衰竭、晚期認知障礙症長者可選擇留在院舍,醫護每周外展探訪,臨終前才送到瑪麗醫院急症室,院方安排舒適環境如單人房讓他們安靜度過彌留時刻。第二個選項是留在安老院,需要時轉介至馮堯敬醫院,並制訂臨終照顧計劃,在該院留醫至離世。先導計劃於2015年結束,聯網隨即推行正式計劃「安老院舍晚期醫護服務」,惟只保留第二個選項。計劃至今有26間院舍、約270名長者參與。
馮堯敬醫院有八張臨終病床,家屬可24小時陪伴。該院會為參與計劃的長者制訂臨終照顧計劃,醫護了解長者生活習慣及對臨終日子的期望,再協助他們與家人商討,決定是否接受心肺復蘇術、鼻胃管餵食及抗生素治療等,計劃可按病況和意願隨時調整。
陸說,曾有一對年逾九旬的夫婦在安老院住了約10年。詹姓丈夫患末期胰臟癌,病情惡化較快,但他不想入院插鼻喉,「食得幾多得幾多」;院舍職員和醫護頻密照料,本身患腎衰竭的詹太陪伴在側。數月後院舍職員發現詹生呼吸淺、脈搏弱才送他到急症室,抵院半小時後死亡。詹太則豁達面對,繼續住在院舍,約一年後於急症室離世。
港島西醫院聯網服務總監(基層及社區醫療)陳漢威說,老人科和急症科醫生對「好死」概念有共鳴,見到患不可逆轉疾病的長者,接受侵入性治療後未能改善病情,反而延長痛苦。該計劃團隊獲選為醫管局2018年傑出團隊。
■記者袁樂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