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982年破天荒免費睇掀熱潮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1日 10:33
2018年06月11日 10:33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地上最強 蔡子強】
世界盃本周四開鑼,我這個專欄也於今天跟《蘋果日報》讀者首次見面,並在未來一個月與大家暢談世界盃。屈指一算,我已經看了九屆世界盃,但有兩屆印象卻特別深刻。
首先,是我首次看世界盃那一屆,那是1982年,當年我考中學會考,那時家境清貧,爸媽不會應承考完試有甚麼獎勵,那時支撐自己徹夜苦讀的,便是考完試之後,可以全情投入看世界盃,看到薛高、馬勒當拿、路明尼加、柏天尼等球星。
西德星光熠熠 路明尼加領銜
對於香港球迷來說,1982年是劃時代的一屆,因為破天荒52場波都有電視免費直播,1978年那一屆只有四場,分別是揭幕戰、兩場準決賽,以及決賽。所以要到1982年,世界盃才真的在港掀起收看熱潮。
當年西德,前鋒擁有超級球星路明尼加、一個扭十個的列巴斯基、擅長倒掛金勾的菲沙、條頸勁過我大髀的頭槌王賀巴殊;至於中場則有畢列拿;後防則有自由人史泰歷克、全歐最佳中堅的K科士打、龍門是狂人舒密加,全隊可謂星光熠熠,讓我迷上,從此成了德國隊粉絲。我還得四強西德對法國,90分鐘賽和加時再射埋十二碼,已是5、6點的清晨時分,當年是乖仔,這是我第一次「通頂」。
另一屆特別記得的是2006年,當年因為有門路撲到飛,所以能夠與馬嶽和陶君行一齊飛了去德國現場睇波,並一看就看了九場。那才發現,世界盃原來可以是一場盛大的嘉年華。現場有來自世界各地、穿上各式奇裝異服、舉止千奇百怪的球迷,大會每場波都設有「Fan of the Match」的選舉,又在球場電視大螢幕播放有關特寫,都讓球迷花盡心思,出奇制勝。
如果大家細心觀察,更可增加自己的全球化視野,例如,你會發現場外最熱情、最狂歌熱舞的球迷,一定是巴西,但一入到場,他們的鬆散、欠組織,便表露無遺,在打氣聲勢上,遠遠及不上英格蘭和荷蘭,我想,這就是巴西人的民族性。
現場睇波的嘉年華氣氛,是家裏縱然高床軟枕、開足冷氣、啤酒零食不缺、舒舒服服,卻仍然無法比擬的。但可惜,昔日門路已斷,今天黃牛飛貴到離譜,進入KO階段動輒上萬元一張飛,再加上轉了實名制,隨時是買了也有入唔到場的風險,於是也只能叠埋心水留在屋企睇波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