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中大研究】提起癌症治療,一般人除先想起傳統的化療、電療及標靶療程外,免疫療法亦日漸受病人及醫學界重視。雖然免疫療法過往被認定只對皮膚癌及肺癌有效,但中大醫學院團隊研究發現,免疫療法同樣對晚期鼻咽癌病人有效,除有逾兩成病人體內腫瘤萎縮超過三成外,病人存活率更達六成。
對晚期病人更有效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講座教授陳德章指,估計全球每年有近8.7萬宗鼻咽癌新症;香港每年有逾800宗新症,死亡率近三成。傳統治療方法是化療及電療等一線治療,若已屆第三、四期,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多已擴散至肺、肝及骨,難單靠一線治療控制,因此免疫療法對他們或更奏效。
免疫療法是透過藥物激活病人免疫系統,使其主動消滅癌細胞,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解釋,人體內的免疫細胞T-抗體本來會識別及對抗體內變異的癌細胞,但大部份鼻咽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會以PD-L1蛋白覆蓋自身,T-抗體因無法識別癌細胞而失去作用。
研究團隊是次研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會逆轉PD-L1蛋白對T-抗體的抑制作用,藉此恢復病人免疫細胞的功能,對抗癌細胞。他續稱,團隊未來會繼續檢視PD-L1蛋白與另一種名為HLA蛋白與鼻咽癌的關係,兩者未來均有機會成為治療鼻咽癌的生物標記。
腫瘤學系教授馬碧如指,研究獲世界權威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支持,招募來自全球11個醫療中心的44名病人。研究顯示近半病人接受療程後體內的腫瘤沒有惡化,當中有20.5%病人的腫瘤縮細超過三成,更有一人的鼻咽腫瘤消失超過一年;而接受新療程的病人整體存活率亦超過60%,比傳統療法低於50%的整體存活率為高,這兩項指標都通過嚴謹的國際學術要求,證實抑制劑對治療晚期鼻咽癌病人有療效,研究結果於4月在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發表。
陳表示新療法仍需進行第三期研究,才確定能否適用在臨床治療。第三期研究隨機招募約200位病人,並與化療及電療比較以測試療效,期望明年有成果。
■記者羅智堅
對晚期病人更有效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講座教授陳德章指,估計全球每年有近8.7萬宗鼻咽癌新症;香港每年有逾800宗新症,死亡率近三成。傳統治療方法是化療及電療等一線治療,若已屆第三、四期,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多已擴散至肺、肝及骨,難單靠一線治療控制,因此免疫療法對他們或更奏效。
免疫療法是透過藥物激活病人免疫系統,使其主動消滅癌細胞,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解釋,人體內的免疫細胞T-抗體本來會識別及對抗體內變異的癌細胞,但大部份鼻咽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會以PD-L1蛋白覆蓋自身,T-抗體因無法識別癌細胞而失去作用。
研究團隊是次研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會逆轉PD-L1蛋白對T-抗體的抑制作用,藉此恢復病人免疫細胞的功能,對抗癌細胞。他續稱,團隊未來會繼續檢視PD-L1蛋白與另一種名為HLA蛋白與鼻咽癌的關係,兩者未來均有機會成為治療鼻咽癌的生物標記。
腫瘤學系教授馬碧如指,研究獲世界權威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支持,招募來自全球11個醫療中心的44名病人。研究顯示近半病人接受療程後體內的腫瘤沒有惡化,當中有20.5%病人的腫瘤縮細超過三成,更有一人的鼻咽腫瘤消失超過一年;而接受新療程的病人整體存活率亦超過60%,比傳統療法低於50%的整體存活率為高,這兩項指標都通過嚴謹的國際學術要求,證實抑制劑對治療晚期鼻咽癌病人有療效,研究結果於4月在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發表。
陳表示新療法仍需進行第三期研究,才確定能否適用在臨床治療。第三期研究隨機招募約200位病人,並與化療及電療比較以測試療效,期望明年有成果。
■記者羅智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