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筆者咋聽以為「留髮不留頭」,嚇了一跳,怎麼強制文化歸化回到清朝初?原來說的是剛剛在2017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育「卓越大獎」的藍屋,這個用「留屋留人」方式活化的建築,保留了原有居民網絡,巧妙活化利用三棟舊唐樓,別有心思的計劃是首次有香港保育項目獲此聯合國殊榮。
藍屋前身是「華佗醫院」(亦稱「灣仔街坊醫院」),醫院在1920年拆卸,改建了四層高的建築。藍屋樓底甚高,據說以前住客可以在屋內打羽毛球,把現在所謂「樓底高」新住宅比了下去。屋裏曾經有學校「一中書院」、為街坊小孩提供免費教育的「鏡涵義學」,還有師承黃飛鴻一門,林祖開辦的武館,後來由其兒子林鎮顯改為醫館。
90年代,政府為整治市容替舊建築塗彩抹色,當時物料庫只剩下藍色油漆,主理官員大筆一揮,就把灣仔石水渠街這棟建築的外牆換上藍色,從此街坊稱之為藍屋。其實整個藍屋保育計劃由3幢唐樓:藍屋、黃屋和橙屋組成,其中藍屋以磚木為主,是本港僅存有陽台的舊唐樓。大家可以想像以前街坊居民在陽台上大展歌喉、呼兒喚女、叫賣飛機欖、甚至公開進行社區大辯論等等壯舉。
這棟戰前唐樓在2000年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而保育計劃則可稱為「草根倡導保育運動」。UNESCO的評審指出,前所未見的公民社會力量,令所剩無幾的草根社區,在大規模的清拆重建中保留下來。慈善信託基金自2008年開始捐助藍屋社區教育,向大眾推廣灣仔區的歷史文化,更在2015年捐助聖雅各福群會,開展賽馬會「藍屋創作室」計劃,紀錄整個文化保育過程,與公眾分享。這些資源部份成為學校的教材,協助傳承社區歷史和價值的演變。
香港寸金尺土,在發展和照顧市民住房需要的大旋律下,要保留昔日建築和情懷着實不容易。既保育同時能活化應用,令老建築有新意義,財政上還可以持續,更是難上加難。平衡發展要有專業、有社區的參與,或者可以參考舊藍屋陽台溝通文化:肉緊而坦率;大聲有時夾惡但保持文明距離不動手動腳;最重要的是大家「情緒化交換意見」後,再見還是同一屋簷下的街坊。
張亮
cheungleong2003@gmail.com
藍屋前身是「華佗醫院」(亦稱「灣仔街坊醫院」),醫院在1920年拆卸,改建了四層高的建築。藍屋樓底甚高,據說以前住客可以在屋內打羽毛球,把現在所謂「樓底高」新住宅比了下去。屋裏曾經有學校「一中書院」、為街坊小孩提供免費教育的「鏡涵義學」,還有師承黃飛鴻一門,林祖開辦的武館,後來由其兒子林鎮顯改為醫館。
90年代,政府為整治市容替舊建築塗彩抹色,當時物料庫只剩下藍色油漆,主理官員大筆一揮,就把灣仔石水渠街這棟建築的外牆換上藍色,從此街坊稱之為藍屋。其實整個藍屋保育計劃由3幢唐樓:藍屋、黃屋和橙屋組成,其中藍屋以磚木為主,是本港僅存有陽台的舊唐樓。大家可以想像以前街坊居民在陽台上大展歌喉、呼兒喚女、叫賣飛機欖、甚至公開進行社區大辯論等等壯舉。
這棟戰前唐樓在2000年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而保育計劃則可稱為「草根倡導保育運動」。UNESCO的評審指出,前所未見的公民社會力量,令所剩無幾的草根社區,在大規模的清拆重建中保留下來。慈善信託基金自2008年開始捐助藍屋社區教育,向大眾推廣灣仔區的歷史文化,更在2015年捐助聖雅各福群會,開展賽馬會「藍屋創作室」計劃,紀錄整個文化保育過程,與公眾分享。這些資源部份成為學校的教材,協助傳承社區歷史和價值的演變。
香港寸金尺土,在發展和照顧市民住房需要的大旋律下,要保留昔日建築和情懷着實不容易。既保育同時能活化應用,令老建築有新意義,財政上還可以持續,更是難上加難。平衡發展要有專業、有社區的參與,或者可以參考舊藍屋陽台溝通文化:肉緊而坦率;大聲有時夾惡但保持文明距離不動手動腳;最重要的是大家「情緒化交換意見」後,再見還是同一屋簷下的街坊。
張亮
cheungleong2003@gmail.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