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八號幹線糊塗賬 路政署賠5億長青網文章

2018年04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4月27日 07:33
2018年04月27日 07:33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政府近年大力發展基建,卻因規劃出錯而成為大白象。審計署批評耗資約60億元的八號幹線沙田段自2008年通車至今流量偏低,未有發揮分流作用,令獅子山隧道長期塞車。而幹線工程亦出現多筆糊塗賬,令路政署須向承建商額外賠償約5億元。
連接沙田至長沙灣的八號幹線沙田段主要包括荔枝角高架道路、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審計署發現,荔枝角高架道路2003年動工後,路政署才發現由顧問公司設計的雙臂澆築法方案,沒有考慮施工時的荷載,圖則亦沒有顯示某些必須的施工系統。路政署與顧問公司及承建商出現爭議,需進行仲裁。最後政府向承建商額外支付2.73億元,而顧問則只向政府支付1.331億元。
審計署又發現,尖山隧道工程的建築工料清單出現遺漏,包括隧道外層的平滑噴漿混凝土的厚度出錯,又無包括控制式爆破工程,路政署須額外支付9,380萬元。另外,由於土地勘探不足,導致工程延長,路署需向承建商賠償1.375億元。
流量偏低 無分流作用
審計署指出,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自2008年通車至今,早上繁忙時間流量不及容量八成,晚上繁忙時間更只有六成多。反而獅隧及大老山隧道繁忙時間流量超出容量三至四成,長期塞車。運輸署卻未有研究如何令流量分佈更平均,駛經獅隧和大老山隧道的巴士線分別有21和23條,駛經尖山及沙田嶺隧道的巴士線只有5條。
審計署又指出,負責管理八號幹線青沙管制區的管理公司長期人手不足,機電工程人員比編制少24人,運輸署欠缺監管亦未有按合約追討全數賠償。
■記者麥志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