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哪一天我們會死?(下)】臨終前希望個仔攬吓我長青網文章

2018年03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3月16日 06:35
2018年03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打破死亡忌諱,方才發現有更多說話未曾講。臨近清明節,3位來自明愛寧安服務的長者義工,與年齡差距超越40載的陌生年輕人,大談死亡看法及深刻經歷,火花十足。如果要長輩分享臨終前最想講的說話,他們又會回答甚麼?我們Part2繼續看。


記者:陳麗賢

攝影:陳海威

剪接:魏利民

我的身後事 最想和誰講?

大概許多年輕人與長輩講起「死」都碰過壁。對於23歲的KitLing而言,死亡更是家中的禁忌。原因可能因為長輩覺得年輕人距離死亡較遙遠。正如82歲的錦滔,希望和同齡的人討論身後事:「因為同年紀嘅人,大家睇法雖然可能唔同,但係比較上易溝通,因為大家對於呢個歷程,都有相同嘅經歷。」


臨終最想Hug 望兒子勿愛得太遲

問到臨終前最想表達的說話,70歲的桂蘭只覺一言難盡。雖然她早已將後事交付給寧安服務,但仍害怕會帶著遺憾離開:「我好渴望個仔攬我,但係佢唔肯。」談起前因,「我哋係單親家庭,我要搵食,唔能夠睇住佢成長真係一個好大遺憾。」桂蘭每年只會與兒子見面1-2次,心願一直難以傳遞:「佢好怕聽我講呢啲嘢,因為佢冇耐性亦都冇義務去聽,令我感受好大,因為我唔能夠畀佢知道我有幾愛佢。可能真係到有日佢領會到我愛佢,我想愛佢,但我日子唔多喇。」但願一天,傾聽桂蘭心事的不再是陌生的年輕人,而是寶貝的兒子。


點同長輩開口傾身後事?社工話……

雖然普遍人都會礙於「大吉利是」,不敢主動問候長輩的晚期規劃。負責安老服務多年的高級督導主任崔允然建議,大家如果想打開話題,不妨由日常問候和陪伴開始,多點了解長者的想法。另外,利用切身話題,以及適當日子,例如清明重陽這類節日,可以較自然地趁著拜山祭祖,談論一下殯葬儀式。他接觸過不少長者,尤其獨居長者,最怕遺體無人認領,被迫送去沙嶺公墓,故其實他們也十分渴望有人了解自己的心意及作出幫忙。


香港現行的醫療制度有甚麼方法令長者「好死」?面對危疾和年老,我有權選擇不急救嗎?預設醫療指示和安樂死的分別是甚麼?留意一連三天的蘋果動新聞【身前事】系列專題。


鳴謝:香港明愛寧安服務計劃(https://goo.gl/ST1XF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