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食安揭98%食物樣本含塑化劑長青網文章

2018年0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2月03日 06:35
2018年02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2011年台灣發生塑化劑事件,港人開始關心塑化劑對健康影響。食安中心昨公佈有關食物中的塑化劑含量研究,檢驗市面100多種食物、共317個樣本,包括飲品、蔬菜、奶類、穀物及油脂等,化驗當中7種塑化劑含量。結果發現,98%樣本含至少一種塑化劑,但普遍屬於低水平,其中4個食物樣本塑化劑含量超出中心行動水平,包括兩個食油及兩個中式白酒樣本,另一個由超市出售的預先包裝免治豬肉樣本,塑化劑含量接近行動水平。


估計包裝或製造過程沾上

兩個超出水平的食油樣本,包括一個花生油及一個橄欖果渣油,分別驗出每公斤含3,500微克及3,300微克塑化劑DEHP,超出每公斤1,500微克逾一倍水平。據知兩款食油分別為大昌食品花生油及Sita Olive Pomace Oil,前者在去年消委會測試中,亦驗出塑化劑超出水平。


至於兩個中式白酒樣本,則驗出每公斤分別含560微克及470微克塑化劑DBP,超出每公斤300微克的87%及57%水平。據了解涉事白酒屬烈酒,為五糧醇濃香型白酒及金星高糧酒。


另一個來自連鎖超市的預先包裝免治豬肉樣本,每公斤含7,900微克塑化劑DINP,接近中心行動水平最高值。食安中心因此再額外抽驗市面20個預先包裝免治豬肉樣本,其中兩款塑化劑行動水平較高,均來自同一間連鎖超市。中心指有關超市已停售產品。


食安中心首席醫生(風險評估及傳達)吳志翔稱,是次檢測結果與國際間同類測試相若,據本港市民飲食習慣及食物中塑化劑含量,估算市民每種塑化劑攝入量與安全參考值相距甚遠,暫未有健康風險。


食安中心科學主任(污染物評估)游天頌指,塑化劑普遍存在於塑膠產品之中,能令塑膠變柔軟,惟會在環境釋出並沾上食物,上述超出或接近行動水平樣本,並非將塑化劑刻意添加食物內,成年人每日需進食逾400毫升上述食油、逾一公升上述白酒或一公斤上述免治豬肉,才會超出安全參考值。中心已聯絡業界跟進食物在包裝及製造過程中,是否使用含塑化劑材料,以減少轉移至食物情況。


■記者伍雅謙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