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瑪麗推人工心肺助急救 增病人存活率長青網文章

2017年12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2月18日 07:51
2017年12月18日 07:51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冬天是容易誘發心臟病的季節,患者隨時有機會在街頭病發暈倒。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副顧問醫生魏振威表示,心臟停頓救治爭分奪秒,先在現場以心外壓急救保命,送院後再配合人工心肺、即「體外膜氧合儀器」(ECMO)治療,能提升病人存活率。該院深切治療部2015年起,聯同急症室及心臟科推出先導計劃,將人工心肺結合電動心肺復蘇器,冀在15至20分鐘內救治送院心臟停頓病人,救活病人以外,亦希望減少腦受損。
減少腦受損
人工心肺治療是透過在股靜脈及股動脈插喉,再接駁儀器代替病人心肺功能。瑪麗醫院於2010年引入,至去年共有137名病人使用;人工心肺最初應用於肺衰竭、心衰竭病人,現時已透過先導計劃擴展使用於急救上,每年平均有約20名病人使用。魏振威稱過往當心臟停頓病人送院,急症室施行心肺復蘇法,僅15%病人恢復血液循環及送上病房,少於5%最終能康復出院,部份人更因曾腦缺氧致認知受損;自先導計劃推出,相關病人存活率增至25%,因腦受損減少,多數人康復後可如常工作。
該院成人深切治療部團隊獲國際推廣及認證組織「體外生命支持組織」(ELSO),認可為「金級卓越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Gold Level),表揚團隊用人工心肺達國際水平及表現優秀,為本港首間獲相關認可的醫院。該部門資深護師梁偉恆表示,認可是根據培訓、品質控制等多方面評估。除瑪麗醫院外,亞洲區僅韓國及台灣各有1間醫院獲此認可。另外,因應人工心肺治療需求上升,該院會繼續推廣,包括協助培訓其他醫院用人工心肺拯救心衰竭病人,例如通波仔時心臟病發病人。
記者梁麗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