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台灣學者被拒入境「香港不再是世界的香港」長青網文章

2017年1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2月17日 23:35
2017年12月17日 23: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台灣三名學者原應專上學生聯會邀請,出席下周在中大舉行的《殖民香港:由英殖時期到特區年代》學術研討會,其中二人被拒發簽證來港,包括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副教授、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的吳叡人,曾為港大學生會《學苑》撰文,評論民族自決,他慨嘆香港倒退如70年代戒嚴的台灣,「香港不再是世界的香港」。記者:王家文
吳叡人於2014年曾為港大學生會《學苑》的專題報道「香港民族命運自決」撰寫評論,題為「The Lilliputian Dream:關於香港民族主義的思考筆記」。他昨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該評論是從政治學和社會學角度分析香港年輕人為何主張民族自決和獨立,「是一個非常academic(學術)的分析」
吳叡人曾於2014年10月及2015年7月順利來港出席學術會議和交流會,惟本月3日再次申請網上簽證,卻顯示「未能完成申請」。他指,近兩年北京對港獨或自決思想感到非常焦慮,「可能很怕台灣人帶壞香港年輕人吧」,尤其去年至今,連串整肅香港的社會和學生運動,「台灣學者不能進去香港,可以視為extension of crackdown(打壓的延續)」。
原赴學聯學術研討會
他慨嘆昔日香港是世界城市,雖沒充足民主,但百花齊放,更曾是台灣人通往世界的窗口。惟到了今天,港府以司法打壓政治,DQ六名立法會議員,甚至修改議事規則,自由不斷萎縮,「這幾年來,我心目中所憧憬、很喜歡的香港,現在變得很不一樣,我認不出來」。如今學術交流也被限制,「香港不再是世界的香港」。他強調,個人被拒入境是小事,也不擔心被列入黑名單,但擔心香港倒退如70年代的台灣,「如果這樣下去,香港會走上一種類似台灣過去戒嚴的狀態」不但控制內部的自由和政治權利,也封閉自己,「香港政府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傷害香港社會本身,並沒有傷害我,真正傷害是香港的自由精神,因為沒有自由和開放的精神,香港就不會再是香港」。
同樣首次被拒入境、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指,今次學聯研討會主題是檢討殖民政治在香港的歷史與現狀,必然碰觸到中共政權禁忌,故不被允許,「顯示香港的學術自由正遭受嚴重侵蝕,這是最大的警訊」
一學者取消赴港以示抗議
三名學者中,只有台灣輔仁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吳豪人獲發簽證,但他決定取消赴港以示抗議,「我們一直對香港的法治很佩服,但我們覺得這個法治社會正在崩潰中」。他說,香港曾是全球華人最了不起的法治社會,惟中國統治後,「一個墮後的地方來殖民進步的地方」,摧毀民主自由和法治,「感到悲傷遠遠超過氣憤」。
學聯昨發聲明譴責港府的政治決定,雙手奉上自治權,「一國兩制」成國際笑話,要求特首林鄭月娥及入境事務處處長曾國衛交代本港有否入境黑名單,以及今次拒發簽證的原因。學聯副秘書長袁德智批評,港府今次拒發簽證,顯示學術自由的打壓日益加劇。
本港入境處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指審理任何入境申請時,會根據香港法例及現行政策,考慮相關因素和情況,以決定是否批准有關申請。對於學聯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交代拒絕兩名台灣學者入境的原因,以及港府有否入境黑名單等,特首辦沒有回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