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加強規管美容業源自2012年DR醫療美容事故。政府同年10月成立私營醫療機構規管檢討督導委員會,就私營醫療機構的規管架構進行檢討,並在11月於委員會下再成立區分醫學治療及美容服務的工作小組。
斥檢討小組偏幫醫學界
但美容業界代表批評小組有既定立場偏幫醫學界,決定退出小組。翌年11月在未有美容業參與下,當局將15項高風險美容服務如整容、注射等納入「醫療程序」,列明須由註冊醫生執行;惟激光及彩光等醫學美容療程未有定案。
後來,當局傾向將激光及彩光等未有定案的醫學美容項目,以醫療儀器方向規管,並聘顧問研究。結果拖到今年初才公佈顧問研究結果及立法建議,把20種作為美容用途的醫療儀器,就臨床風險水平分級,並作出使用管制建議。政府今年1月中將立法建議提交立會討論,同日美容業界在立會外組織千人請願,反對規管立法方案,批評做法扼殺行業生存空間;到2月立會舉行公聽會,業界再次集會表達不滿。
時任食衞局副局長陳肇始其後指會設平台與業界繼續討論;但業界與當局多次討論,在使用監管上仍難達成共識,最終當局決定剔除有關部份的規管,先就儀器註冊立法。規管醫學美容由前任食衞局局長高永文到現時陳肇始任局長仍未見成果,仍處於草擬立法建議階段,立法會將成立美容業儀器規管和發展事宜聯合小組委員會,再次商討美容業發展,可預期針對美容業規管仍遙遙無期。
■記者嚴敏慧
斥檢討小組偏幫醫學界
但美容業界代表批評小組有既定立場偏幫醫學界,決定退出小組。翌年11月在未有美容業參與下,當局將15項高風險美容服務如整容、注射等納入「醫療程序」,列明須由註冊醫生執行;惟激光及彩光等醫學美容療程未有定案。
後來,當局傾向將激光及彩光等未有定案的醫學美容項目,以醫療儀器方向規管,並聘顧問研究。結果拖到今年初才公佈顧問研究結果及立法建議,把20種作為美容用途的醫療儀器,就臨床風險水平分級,並作出使用管制建議。政府今年1月中將立法建議提交立會討論,同日美容業界在立會外組織千人請願,反對規管立法方案,批評做法扼殺行業生存空間;到2月立會舉行公聽會,業界再次集會表達不滿。
時任食衞局副局長陳肇始其後指會設平台與業界繼續討論;但業界與當局多次討論,在使用監管上仍難達成共識,最終當局決定剔除有關部份的規管,先就儀器註冊立法。規管醫學美容由前任食衞局局長高永文到現時陳肇始任局長仍未見成果,仍處於草擬立法建議階段,立法會將成立美容業儀器規管和發展事宜聯合小組委員會,再次商討美容業發展,可預期針對美容業規管仍遙遙無期。
■記者嚴敏慧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