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11月1,947人染猩紅熱 回歸以來新高長青網文章

2017年1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2月12日 22:04
2017年12月12日 22:04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今年猩紅熱情況相當活躍,首11個月有1,947人受感染,創回歸以來新高。醫學會表示,估計隨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在冬季肆虐,猩紅熱個案仍會持續高發逾月,呼籲市民做好個人衞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感染;如小朋友持續發燒、喉嚨痛、出疹,舌頭有如士多啤梨般凹凸不平,宜盡快求醫。
猩紅熱是法定需呈報傳染病,由1997年有紀錄起至2010年,每年平均約100多宗;2011年感染個案突然飆升10多倍至1,526宗,微生物學權威教授袁國勇曾指該菌有輕微基因變異而致。此後每年呈報宗數均逾千宗。
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表示,猩紅熱主要由甲型鏈球菌引致,感染者多為10歲以下兒童。甲型鏈球菌本身恒常存在於人的鼻腔、口腔、咽喉等,防不勝防之餘,也容易人傳人。
他指,今年猩紅熱爆發或與夏季流感肆虐有關。他又稱,雖然猩紅熱個案多、病菌基因曾有變異,但處方抗生素盤尼西林仍可治理好。他稱,隨着冬季流感高峰期逼近,市民須做好個人衞生措施,減少到多人擠迫、空氣不流通的場合,減低感染機率。以往有研究指出,接種流感疫苗或有助減少猩紅熱個案,建議市民接種。
兒科專科醫生易秉賢認為,社區感染個案會遠較衞生防護中心掌握的數字為高,以他的診所為例,每周也有接近5宗確診個案。他又稱,部份市民誤以為舌頭如士多啤梨般凹凸不平,才算患上猩紅熱,實際上發燒約38℃、喉嚨痛、扁桃腺紅腫等,也有可能是患上猩紅熱,家長宜留神。
衞生防護中心回覆指,今年猩紅熱個案中,36%人需入院治療,其中2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今年感染個案的流行病學特徵與過去數年相似,暫未發現細菌基因再有變異。
■記者于健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