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皇都戲院保育方案 業主增收入長青網文章

2017年12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2月11日 22:34
2017年12月11日 22:34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屹立北角65年的一級歷史建築舊皇都戲院近年被財團洽購,現時7成半業權被收購,若取得8成業權即可強拍,隨時面臨清拆威脅。為保留這幢建築風格獨一無二的戲院,本地文化保育團體「活現香港」提出保育及發展並存方案,建議將中央通風廊移至戲院上方,不單可保留戲院,新方案更確保發展商日後每月租金收入較拆卸重建方案多20萬元、建築成本也可省4%。
移通風廊 慳建築費
北角舊皇都戲院1952年開幕,最初名為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1959年才改名皇都戲院,至1997年結業,期後改為桌球會,多年來有財團積極收購。
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昨透露,據其了解,戲院已有約7成半業權被收購,而皇都屬私人物業、樓齡達50年以上,即使是一級歷史建築,若業主取得8成業權再申請強拍,皇都亦難逃清拆命運。
為保育戲院,活現香港提出與發展並存的保育方案。陳指,戲院現址由皇都戲院、住宅大廈及商場組成,據現行規劃要求,戲院地盤由一條闊10米的中央通風廊切割成兩邊。發展商清拆重建時需保留通風廊,只能清拆戲院,再在通風廊兩旁建兩幢約21層高大廈。
保育方案建議中央通風廊移至僅16米高的戲院上方,既可保留戲院,發展商也可興建一幢高22層高建築物,新通風廊比原先設計大一倍,景觀及通風較好。
地產分析師麥志樑稱,按市值推算,若採用保育方案建一幢22層樓高、連4層地庫停車場,發展商月租收入達1,990萬元,若用清拆重建方案,兩座21層樓高、3層地庫停車場建築,月租收入約1,970萬元,即新方案可確保發展商每月多賺20萬,同時可保留戲院。麥又稱,戲院拆卸重建方案成本約20.8億元,但保育方案只需約19.9億元,建築費省約4%。但陳智遠稱要實行建議,政府需修改現時規劃,盼政府及發展商積極考慮。
文物價值評估報告指出,皇都戲院屋頂的「呈拋物線型的飛拱支架」在亞洲獨一無二,50年代港督葛量洪曾在戲院欣賞英國著名男高音演唱,70年代僅17歲的歌后鄧麗君也在皇都表演,力證其保育價值。
■記者譚靜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