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踏入冬天,又是社區爆發流感或禽流感的高危季節,盡快確認病源可有效控制疫情的關鍵,近年研發各種流感病毒測試成大趨勢,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便成功設計一款甲型流感快速測試方法,最快可於一小時內得出檢測結果,更只需簡單收集病人的唾液已能進行測試,不但為流感病毒快速測試技術發展帶來新方向,更有望應用於測試禽流感病毒。
記者:何家朗
現有的流感病毒快速測試技術,只能檢測到病毒的類型,即甲型、乙型或丙型病毒,但無法分辨病毒的「亞種」,即所謂的H1N1及H7N9等,故無法短時間內判斷是否禽流感病毒,需透過實驗室技術才能確定所屬的亞種,但耗時較長,或錯過控制疫情的黃金時間。
辨別H5N1及H7N9病毒基因
中大研究團隊由15名學生組成,他們來自生命科學學院或工程學院,耗時兩年成功設計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測試方法,原理是利用一款名為「指尖轉換」的分子開關器技術,若分子開關器與特定的基因結合,會製造指定的蛋白質,形成肉眼可見的改變,目前有科學家已應用此技術檢測寨卡病毒。
研究團隊則利用這項技術,設計出全新的分子開關器,與特定的流感病毒亞種基因結合時,會產生一種紅色螢光蛋白質,短時間內形成肉眼可見的紅色,可以輕易分辨樣本中是否含有該款病毒。團隊更將設計分子開關器的技術製作成網站,可以製作檢測到相似病毒或細菌基因的分子開關器,不但令技術可以應用於日後出現的新型病毒,亦為同類型研究提供基礎。
目前技術尚處於實驗室階段,但研究團隊採用的4款分子開關器,已分別成功辨別H5N1及H7N9兩款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研究團隊隊長、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四年級學生杜正悅稱,當經過進一步試驗,並提升分子開關器的靈敏度後,有望製造出禽流感病毒快速測試試紙。屆時或只需收集唾液樣本,就能在一小時內檢測出病人是否帶有禽流感病毒,與現行技術相比,耗時減少逾3小時。
研究團隊以這項研究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世界賽,在來自世界各地31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取得金獎,並獲提名最佳診斷設計獎。團隊指導教授之一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廷峰表示,研究目前仍屬很初步階段,但已有的成果反映研究方向正確,有潛力進一步發展成可用的病毒測試技術。
記者:何家朗
現有的流感病毒快速測試技術,只能檢測到病毒的類型,即甲型、乙型或丙型病毒,但無法分辨病毒的「亞種」,即所謂的H1N1及H7N9等,故無法短時間內判斷是否禽流感病毒,需透過實驗室技術才能確定所屬的亞種,但耗時較長,或錯過控制疫情的黃金時間。
辨別H5N1及H7N9病毒基因
中大研究團隊由15名學生組成,他們來自生命科學學院或工程學院,耗時兩年成功設計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測試方法,原理是利用一款名為「指尖轉換」的分子開關器技術,若分子開關器與特定的基因結合,會製造指定的蛋白質,形成肉眼可見的改變,目前有科學家已應用此技術檢測寨卡病毒。
研究團隊則利用這項技術,設計出全新的分子開關器,與特定的流感病毒亞種基因結合時,會產生一種紅色螢光蛋白質,短時間內形成肉眼可見的紅色,可以輕易分辨樣本中是否含有該款病毒。團隊更將設計分子開關器的技術製作成網站,可以製作檢測到相似病毒或細菌基因的分子開關器,不但令技術可以應用於日後出現的新型病毒,亦為同類型研究提供基礎。
目前技術尚處於實驗室階段,但研究團隊採用的4款分子開關器,已分別成功辨別H5N1及H7N9兩款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研究團隊隊長、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四年級學生杜正悅稱,當經過進一步試驗,並提升分子開關器的靈敏度後,有望製造出禽流感病毒快速測試試紙。屆時或只需收集唾液樣本,就能在一小時內檢測出病人是否帶有禽流感病毒,與現行技術相比,耗時減少逾3小時。
研究團隊以這項研究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世界賽,在來自世界各地31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取得金獎,並獲提名最佳診斷設計獎。團隊指導教授之一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廷峰表示,研究目前仍屬很初步階段,但已有的成果反映研究方向正確,有潛力進一步發展成可用的病毒測試技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