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議員倡私樓土地改建公屋長青網文章

2017年1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2月05日 20:34
2017年12月05日 20:34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公營房屋建屋量長期不達標,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建屋量。會上多名議員斥現時輪候上公屋已超過4年,特首林鄭月娥仍建議將綠置居計劃恒常化,只會令公屋輪候時間延長,政策本末倒置。有議員建議政府應調整公私房屋比例,包括將市建局重建後的用地,及部份已規劃作私人住宅的土地,撥作興建公營房屋。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討論未來5年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政府透露未來5年資助出售房屋及公屋分別為2.5萬伙及7.52萬伙,按比例分別少於長策目標38%及25%。
會上多名議員質疑,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置業主導,又建議將綠置居恒常化,只會令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身兼房屋署署長的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應耀康稱,需待房委會檢討後,才會決定是否將綠置居恒常化。
街工立法會議員梁耀忠稱,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將綠置居恒常化,「明顯係強勢壓住房委會,話就話檢討,根本傾向一定要佢將綠置居恒常化」。他又批評,綠置居歧視貧窮家庭,「(輪候冊人士)佢哋唔可以租新單位,只可以租舊單位。」而現時輪候上樓時間,已達不到3年上樓承諾,「依家4年幾,遲下5年幾,仲要將公屋變綠置居,係本末倒置。」
政府公營房屋數字持續不達標,民建聯柯創盛直言,「政府成日話好努力搵地,依家都未見到顯著成效」。他建議應將部份私樓土地改撥興建公營房屋;民主黨胡志偉也提出,將市建局重建後的土地可改作資助房屋出售。應耀康回應指自2011年起,已有13幅原本規劃作私營房屋的土地,改撥為公營房屋用地。
■記者譚靜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