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也說亮話:戲劇人生長青網文章

2017年1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2月04日 05:25
2017年12月04日 05:2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醫生和病者一樣,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內心面對不同掙扎、各種壓力。只有當醫生自身瞭解這點,並為身心做好充分準備,才有能力關懷病人。」
──一位香港大學二年級醫科生
這位同學參與「誇啦啦藝術集匯」在2016年舉辦的工作坊,以藝術融入教育,420名準醫生發掘醫學實踐人性的可能。
用戲劇培訓,讓人代入角色,再慢慢解開心結,不是新鮮事。筆者多年前參加過一個工作坊,除了正念思考、冥想外,角色扮演,戲劇表達也是重要環節。記得一位年約40歲的單身女士,開始時眉頭深鎖卻不自知,總是「吹噓」自己和侄子、侄女快樂的時光。幾日間,在不同的表達培訓後,她分享兒時父親離家而去、她倍感背叛的心結,甚至父親病榻彌留之際,她也拒絕見其最後一面。自己以為忘掉父親就可以,沒想到侄子、侄女童言無忌問:「姑姐,你為甚麼老是不高興?」
在一次戲劇環節,導師讓她慢慢進入父親的角色,和自己對話,女士問父親為何離去?自己最後卻痛哭流涕,希望感謝父親養育之恩、理解父親當時的壓力憂慮、原諒大家對自己和彼此造成的傷害。一劇既終,餘音嫋嫋,旁觀學員們無不深受感動。剩下來幾天課裏,這位女士明顯脫胎換骨,心頭的哀愁放下了,眉頭的哀愁也自然放鬆了,整個人看上去都不一樣,這是藝術的強大愈療效力。
《燈亮時》為導演羅展凰首次執導的長篇紀錄片,是糊塗戲班「無障礙劇團」的真實紀錄片,是劇團發起人陳文剛和魏綺珊的掙扎、追求,透過描寫四位來自劇團成員因深度性失聰、視障、大腦麻痺症而身體很多部位受限制的故事,看看他們如何透過專業的戲劇培訓及演出綵排,踏上台板,尋回自信。
「在台上我覓理想,
係要找到理想,一於要站在台上
換過現在模樣,終歸會聲威最嚮
做個威水形象,咁點算癡心妄想
任我翻與滾都會得各樣讚賞……」
我們都是人,身體障別不區分我們的夢想、焦慮、喜怒哀樂,在舞台上大家把角色盡力表達淋漓盡至,在人生何嘗有異?
張亮
cheungleong2003@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