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332宗裝修投訴 僅1宗成功檢控長青網文章

2017年1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2月04日 21:35
2017年12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遇上無良裝修公司,裝修不成還要換來一肚氣。今年首10個月海關接獲170宗有關裝修公司涉違反《商品說明條例》舉報,較去年同期急增1.2倍,當中有裝修公司以「先動工,後報價」不斷追加工程費,最多一宗工程費是原來報價的5倍;涉及最高金額的個案則達400萬元。海關呼籲市民應選擇信譽和口碑良好的裝修公司,價單盡量詳細,並定期檢查工程進度,若遇上不良銷售手法應立即向海關舉報。
自經修訂的《商品例》於2013年7月生效以來,截至今年10月,海關共有332宗有關裝修服務舉報,有一宗成功被檢控,133宗由事主自行撤回,57宗經調查後發現證據不足以作起控,另有141宗正在調查。
該宗成功檢控案件,事主委託裝修公司為單位全面翻新,裝修公司起初指裝修費只需十多萬元,報價單內容非常簡單。惟工程展開後,以「先動工,後報價」形式不斷追加工程費,最終開出的金額高達近80萬元,是原來的5倍。裝修公司董事最終因「誤導性遺漏」,被判罰社會服務令,是首宗就裝修服務行業成功檢控和定罪案件。
低價吸客再狂增工程費
海關助理關長(情報及調查)黎流栢表示,裝修工程很多時候需要預繳,金額也較大。不良裝修公司會以相宜價錢吸引消費者,初時指套餐價格約為10萬元,包括幾十個不同項目,或銷售期間作口頭承諾但沒有在報價單上列出。而開工後消費者多數不太了解工程進度。當裝修公司每每在拆了一半牆時就要求額外收費,消費者只能逼於無奈接受額外收費。
有公司在網上找生意,之後約消費者在外或到裝修單位實地視察,打價時以低價獲得合約,之後再就工程相連工序額外收費。海關調查後,才發現該裝修公司的登記地址僅為迷你倉。黎提醒,市民應選擇口碑良好裝修公司,切勿盲目相信社交平台廣告。
《商品例》由2013年7月涵蓋服務範疇後,截至今年10月有287宗定罪,142間商戶和193人被判罪成。海關指接獲舉報以美容業為主,健身業舉報今年則有回落。
■記者羅繼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