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治素人原欲做傘運「死士」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9日 06:35
2017年11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佔旺刑事藐視法庭案中,部份被告原是鮮有在媒體曝光的政治素人。在雨傘運動之後加入民主黨的張啟昕,當時純粹以普通市民身份參與運動,原本打算在運動中堅守到清場做「死士」,卻未料先在旺角佔領區觀察清場時意外被捕。張啟昕認為,入獄與否都是民主運動的過程,雨傘運動無論成與敗,都令她矢志在社區深耕,信念不會因為被控而動搖。


入民主黨 社區深耕細作

張啟昕在判刑前向《蘋果》表示,自從成為預演佔中511名被捕者之一,她就甘願為公民抗命承擔責任,因此選擇在佔旺案認罪;昨日被判入獄一個月、緩刑一年。


回想起佔旺一役,張啟昕形容當場被捕是一場意外。雨傘運動前她未有參加任何佔中商討日,傘運期間多數留在銅鑼灣及金鐘佔領區。在旺角清場當日,她原本打算到場觀察清場狀況,未料會被捕及檢控,「原本決心喺佔領區清場時靜坐等被抬走,結果以另一種方式做公民抗命」。


在搜索網站輸入張啟昕的名字,較為人熟悉的是她於上屆的區議會選舉中,以33票之微失落中西區區議會議席。從政治素人變身成為政黨社區主任,張啟昕表示,全因在傘運佔領區發現了社區發展的可行模式,各個佔領區形同小社區,大家會自發行動,共議社區內的大小問題,驅使她加入民主黨服務社區。


張啟昕續指,希望政黨可以打破地區工作的故有理念,區議員及社區主任不只是街坊的「萬事屋」,而是引導街坊共同關心社區發展,從下而上的社區營造。在地區工作中,街坊未必能夠完全接受公民抗命的理念,不過當抗爭運動遭受更大打壓、代價越來越大時,回歸社區建構更成熟的公民社會,也是個可行的做法。


■記者鄭啟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