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消委會研究顯示,目前的士服務在車輛數量上並無不足,本港的士收費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差距,亦較其他大城市為低。惟過去5年的士乘客量不升反跌,或與的士服務質素有關。
收費較大城市低
消委會報告針對本地的士收費,與其他國際大城市作比較,將的士車費折算當地市民購買力後,香港的士收費相比北京、倫敦、紐約、上海、東京及台北等9個城市都低。同時,本港的士車資較本地其他交通工具平均貴約2.9倍,數字在國際上都屬低水平。
從車資而言,本港的士對消費者應具吸引力,惟去年的士平均每日乘客人次只有93萬人次,較2012年少3萬人次,同期間本港市民乘搭交通工具次數卻有輕微增長,即港人轉用了其他交通工具。
消委會在報告強調,本港現有的士服務在車輛數量上沒有短缺,港府自1994年以後,已沒有大動作調整的士數目。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目前難評估未來需求,但香港陸續有大型跨境基建落成,加上人口老化令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需求有所轉變,估計相關市場需求長遠會有所增加。她又認為,外國旅客早已適應網約車出行模式,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若欠缺有關服務並不理想。
■記者鄭啟源
收費較大城市低
消委會報告針對本地的士收費,與其他國際大城市作比較,將的士車費折算當地市民購買力後,香港的士收費相比北京、倫敦、紐約、上海、東京及台北等9個城市都低。同時,本港的士車資較本地其他交通工具平均貴約2.9倍,數字在國際上都屬低水平。
從車資而言,本港的士對消費者應具吸引力,惟去年的士平均每日乘客人次只有93萬人次,較2012年少3萬人次,同期間本港市民乘搭交通工具次數卻有輕微增長,即港人轉用了其他交通工具。
消委會在報告強調,本港現有的士服務在車輛數量上沒有短缺,港府自1994年以後,已沒有大動作調整的士數目。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目前難評估未來需求,但香港陸續有大型跨境基建落成,加上人口老化令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需求有所轉變,估計相關市場需求長遠會有所增加。她又認為,外國旅客早已適應網約車出行模式,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若欠缺有關服務並不理想。
■記者鄭啟源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