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晉景公如廁沒站穩 掉糞坑淹死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8日 22:35
2017年11月28日 22: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話你知】史書記載,中國自春秋時代開始出現廁所,因農耕傳統視糞便為肥挖坑蓄之,坑上搭架方便人蹲,加圍欄(牆)成廁。春秋晉國國君姬獳(晉景公)因病體弱如廁後沒站穩,掉下糞坑被淹死成千古奇談。水糞坑後演變為旱坑,至今仍有不少城市沿習。
水源不足 內地仍有「旱廁」
中共建政後取締了城市露天公廁,倡建有頂有儲糞井的公廁,且均為傳統的旱廁,當時城市公廁全靠人力掏清運走,城市環衞工人以掏糞為主。直到80年代沖水馬桶才開始進入城市居民家庭,但公廁依然如故,外國來華遊客靠鼻子找廁所傳為笑談。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內地大規模改造公廁,但因不少城市水資源危機,沖洗方式為「現代旱廁」,自動將排泄物收集於塑料袋再運去處理。從2015年起國家旅遊局在全國啟動3年旅遊公廁改造行動,至今年10月底全國新改建旅遊區廁所6.8萬座。
《蘋果》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