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者:免天皇罪責利美佔日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7日 06:35
2017年11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拆局】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圍繞東京審判爭論不休;大多數日本學者認為東京審判政治色彩太濃,影響審判的公正性。如法庭無中立國參加、不追究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責任、不起訴戰爭最大責任者天皇及重要推動者財閥,是一場「勝者對敗者的審判」,無公正可言。
法庭代表11國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宋志勇指,法律是政治的要求和體現。東京審判最大政治前提就是,二戰以反法西斯盟國的勝利結束,否則就談不到對日本戰犯的制裁。免究天皇的戰爭責任,確有悖於公正公平,但主要原因是為利於對日佔領,有其政治的合理性。宋指,東京審判最大程度上尋求法律與政治的平衡。它告誡世人:發動侵略戰爭,迫害屠殺人民定會受懲罰。東京審判絕非戰勝國的「報復」,因它設置空前規模的國際法庭,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更不可能僅處決25名被告;日本屠殺的盟國人民達數千萬。
法庭給予被告充份甚至是過份的辯護機會,法官可以自由地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意志,對被告作出有罪或無罪的認定,可以對判決自由發表個人意見。法庭代表了11個國家和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人口;東京審判是文明的審判、正義的審判,歷史意義不可磨滅。
《蘋果》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